“大茂”出英雄 “贡举”学风浓
■郑立坚
编者的话
地名的背后,或是所处位置的自然景观,或是居民族姓、史迹事件或人物传说,有些地名则寄托着崇仰、祝福等等。不同的地名积淀着动人的历史故事,传承着逾越千百年的文化。《文史荟》从本期起开辟“论地谈名”专栏,讲述海南的地名故事。
古邑万州(今万宁),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沉淀下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当地的许多地名都与地貌、民俗、风物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内涵十分丰富,这其中与历史人物有关的地名就有大茂镇和贡举村。
大茂镇,古代称为旧州墟。唐贞观五年(631),万州之地设立万安县,隶属琼州管辖。唐高宗龙朔二年(662),万安县改为万安州,领万安、陵水、富云、博辽四县,州府就设于大茂镇旧州村。
清同治六年(1867),万州后田村(今大茂镇辖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出生了一个男孩,取名郑鸿名,字大茂。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郑鸿名随琼戏班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演出,秘密加入反清组织南洋“三点会”。光绪二十九年(1903),郑鸿名从马来西亚返琼,组织民众成立琼崖“三点会”,提出“红旗飘飘,人马征召,革命起义,推翻清朝”的口号。第二年,他带领琼戏班到儋州演出,与当地艺人李泰章组建“三点会”琼崖西路军,由李泰章指挥。他率领琼崖东路军在看天塘和鸡衣岭设立根据地,开展反清斗争。光绪三十一年(1905)农历三月廿八夜晚,郑鸿名带领东路军攻陷清万州府。广东总督派出清军赴万州围剿“三点会”起义军。十月,清军向“三点会”起义军根据地发起进攻,郑鸿名带领起义军奋起还击,因力量悬殊,起义军败退至加道仔、攀丹一带,激战几天几夜,首领郑鸿名等领导人战亡,起义军溃败,琼崖“三点会”起义斗争终止。
坊间流传一说,为了纪念郑鸿名的壮烈之举,他的家乡“旧州墟”后来改名为“大茂市”,后因社会变革,此地陆续改名“大茂乡”“大茂公社”“大茂区”“大茂镇”。
礼纪镇贡举村,古名“民灶”。北宋元丰年间(1078),该地为陵水县治驻地,知县刘奕在民灶设立该县最早的县学。
贡举,为古代科举的官方用语,意为荐举人才,设有“举人”“贡生”等学位,贡举村的得名,民间传说与廖纪有关。嘉靖二年(1523),明代进士廖纪回故乡探亲祭祖,他重视家乡文化教育,在家乡设学堂讲学。陵水、万州和崖州的举人、贡生、生员等学子纷纷前往听课,影响甚大,培养了不少人才,人们把廖纪讲学的所在地称为“贡举坡”和“贡举墟”。1959年行政重新区划,贡举坡一带的张田、岭头、山园、石盘、新寨、张北和旧村七个自然村成立了贡举大队,归万宁县(现万宁市)管辖。
地灵人杰、风光秀美的贡举村可谓名副其实的文化名村。自明朝以来,该村学风浓厚,人才辈出。廖纪曾任南京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等高职。清代举人曾日景,任保定知县。民国时期的曾三省是海南大学创始人之一,其儿子曾龙、曾虎都是哈佛大学博士生。恢复高考后,贡举村涌现出160多名大学生。
新闻推荐
本报海口2月22日讯(记者邵长春通讯员麦世晓)海南日报记者2月22日从海汽集团获悉,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乡镇群众在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