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今日陵水> 正文

初心映晚霞 春泥更护花 追记省关工委原常务副主任何如伟

海南日报 2020-03-22 06:33

■本报记者陈蔚林

在省关工委的一间办公室里,有两只塞满报刊和文献的铁皮书柜,露头的许多纸张已经泛出时光浸染的微黄。

3月20日凌晨,它们的主人——省关工委原常务副主任何如伟因病在海口逝世。

音容笑貌,宛在眼前——半年多前,自知时日无多的何老还嘱咐同事从书柜里取了材料送到榻前:“什么时候给孩子们作报告?今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宣讲稿,我还没有写完……”而那时,接受了3次手术的他,已无法自如地开闭双眼。

从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离休后进入省关工委,到弥留之际还在关注海南疫情防控、关心海南建设发展、推动海南关工事业……这位94岁的老人将一生都奉献给这片养育他的热土。

正如省关工委主任陈玉益所说,离休20多年来,何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身心投入党的关心下一代事业,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呕心沥血、忘我付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充分体现了“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他的离去,是海南关心下一代事业的重大损失。

忠诚敬业

“能多做一件事就做一件事”

1991年,海南正式筹建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当时的何老已年近古稀。为了确保这一神圣的事业在海南开好头、起好步,他打了数百通电话征求意见、争取支持,脚步遍及18个市县的乡镇、机关、院校等地,参与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系统。

“创建之初,省关工委一年的工作经费只有5万块钱,工作开展起来捉襟见肘。是何老带着同志们,一次次向省里争取,才逐渐增加到现在的120万元。”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朱旭说,对于关心下一代工作,何老可以说是想尽办法、倾尽全力——

为了深入分析青少年思想现状,他常年深入学校、少管所、劳教所、戒毒所等地调查研究,和孩子们谈心谈话;

为了更好地给青少年提供爱国主义教育,他亲手编写主题教育宣讲稿数十篇,作演讲报告300多场,覆盖青少年近30万人次;

为了让青少年对党史国史有更切身的体会、更深刻的认知,他主持实施或参与协调,建成冯白驹故居、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余个。其中,由他个人出资建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三军渡海先锋营登陆地点纪念碑”矗立于文昌赤水港,至今仍是革命先辈的后人们开展凭吊纪念活动的主要场所。

老人何须言岁少?只争朝夕年且多!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陈修演记得,2016年,已90岁高龄的何老到陵水参加全省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经过上午报到、下午参观后已很是疲惫,但晚上仍应邀给当地副科级以上干部作了一场近两个小时的主题报告,“我们都劝他不要去讲、好好休息,但他坚持能多做一件事就多做一件事。第二天开完会,他才回到海口就病倒了。”

关爱后代

“天下长辈无不关心自己的孩子”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怀我的何爷爷,您是我一生最重要的人。”一封来自陕西孩子延华的感谢信,一直被何老珍藏着。

2002年,延华从陕西来海南读大学,却因莫须有的“偷盗”罪名被学校勒令退学。多次申诉无果后,他心灰意冷,甚至动了自杀的念头。得知此事,何老用一个月的时间,奔走于延华所在高校、教育部门、公安部门等地,根据收集来的证据和相关法律法规,整理了一份有说服力的材料,为延华讨回了公道、恢复了学籍。

这封感谢信,就写在延华毕业前。他在信中动情地说:“我要像您这样追寻真理,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如今的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大学教师,但仍被“何爷爷”当成儿孙关爱,逢年过节还能收到“何爷爷”发来的红包。

“何老常说,关心下一代工作,就要在"关心"二字上做文章。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周成俊忆起,1994年,为了支持海南希望工程的实施,何老牵头发出《全省党团员向希望工程缴纳一次特殊党团费的倡议书》,得到了全省30多万名党员、团员的积极响应。这次倡议,为建立之初的海南希望工程一次性募集善款316万余元,10多所希望小学由此兴建,2万多名辍学中小学生重返课堂。

同在20世纪90年代,何老四处奔走,甚至把电话打到海外,争取到60万元建校经费,帮助建起了三亚市天涯镇满地可希望小学,让500多名少数民族孩子走进了渴望已久的课堂。时至今日,该校教师仍不忘告诉一届又一届新生:“没有这位老人,就没有这所学校。”

种种事例,不胜枚举。每每有人言谢,何老只挥一挥手:“天下长辈无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关心下一代就是我们的本分。”

务实创新

“党的工作容不得一点虚假”

何老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琼崖革命武装斗争23年红旗不倒的亲历者、见证者。

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邢诒孔回忆,因为有这份特殊的经历,每次到地方或学校开展党史国史教育,何老总是逢请必到。他年事已高,大家常劝他在台下听讲就好:“您坐在这里,就是一份"活教材"。”

但何老总是拒绝,常常在台上一讲就是几十分钟。听过他宣讲的人们对这位耄耋老人印象深刻——宣讲时,他声音洪亮、全情投入,几乎不用麦克风、不喝一口水,讲到激动之处还起身演示、手舞足蹈,把听众的注意力牢牢地抓在手里。

“能把历史讲得这么引人入胜,不容易。”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许达民说,为了做好宣讲教育工作,他常与党史专家一起讨论,修改完善相关讲稿,力求宣讲真实、准确,用一份份讲稿、一次次宣讲把自己也磨成了专家。

“何老总说,老来忙、寿命长,更何况党的工作容不得一点虚假,能亲力亲为的就亲力亲为。”朱旭记得,一次,屯昌某村的关工小组报来一份评选全国先进的材料,何老担心材料夸大、不实,“把其他组织的功劳安在我们身上”,还专程到村里跟村民们核实。

省关工委办公室的同志们也记得,在陵水召开的全省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会议材料报了两次,何老看了都不满意,认为没有把问题找准确、经验讲清楚,又带队到陵水实地调研,重新列了提纲、进行完善,很好地把陵水经验推广开去。

“何老虽然年长,对工作非常较真,但他的观念一点也不陈旧。”朱旭说,每次谁有拿不准的事情去请教,他都鼓励大家“放手去干”;在电子化办公还没有普及的时候,也是他给省关工委申请了几台电脑,为的就是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

既坚持优良传统,又敢于大胆创新,这“一旧一新”,在这位老人的身上没有碰撞,而是交织凝聚起更蓬勃的能量,支撑着他为党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奋斗到了生命最后一刻。

无私奉献

“"九死一生"的幸运儿献出什么都不算多”

省关工委的同志们给何老算过一笔账,多年来,他自掏腰包逾20万元,资助过的孩子连自己也记不清数量和名字。其中有许多孩子,如因父母双亡而辍学的万宁中学学生谢连成,就受其资助直至完成学业。

“他虽做过很长时间的宣传宣讲工作,但在生活里话并不多,给我们的教育大多来自身教而非言传。我记得,从我懂事以来,父亲的工资就有一半是用来做公益的。”何老的儿子何东海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与对他人的慷慨相比,父亲对自己节约得有些“苛刻”——衣食住行方面从不讲究,子孙们买来孝敬的好东西、好衣服,也都捐给了更需要的人。

直到去世前一年多,何老才因原居住地拆迁而住进了“电梯房”。鲜有人知的是,此前的十几年间,何老的爱人因病行动不便,出入都是由人背着上下楼梯的。

“就是这个福,父亲也没享多久,搬过来没几个月,就病重住进了医院。”每思及此,何东海深感遗憾。他说,这辈子,父亲没向组织提过什么要求,“相反的,病重入院后,他还不忘打电话给自己的资助对象,问问对方还有没有什么事,是他最后能帮得上忙的。”

与何老共事过的人们都知道,何老常把这件事挂在嘴上、心上——当年与他一同参加革命的10位乡亲,有9个人都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了生命,“我这"九死一生"的幸运儿,献出什么都不算多。”

“说他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一点也不为过。”许达民说,在2019年接受了第2次手术后,何老还来参加过省关工委的会议。不同于以往的精神矍铄,那拄着拐棍的孱弱身影,是他留给许多同事的最后印象。

陈玉益说,何老住院治疗期间,全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及海南省的多位领导,曾多次前往或委托他人前往医院看望,并指示有关部门想方设法给予治疗和抢救。何老逝世后,同志们又分别以不同方式,第一时间表示哀悼并对其亲属进行慰问。

“这说明了,大家充分认可,何老是海南省"五老"的杰出代表,为海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陈玉益希望,全省“五老”深入学习何老的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继续完成何老未竟的事业。

斯人已逝,言犹在耳——“我们虽然离休、退休了,但不能忘记入党时发出的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誓言。”何老终其一生,践行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

(本报海口3月21日讯)

新闻推荐

欧赤:琼崖第一个县级人民政府主席

欧赤是琼崖第一个县级人民政府主席,中共澄迈县党组织创始人之一。1901年,欧赤出生于海南乐会县(今琼海市)九曲江乡沙坡...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