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今日陵水> 正文

“咖啡”初现和“兴隆”由来

海南日报 2020-03-30 07:49

冯子材十二大道之“兴隆路”及周边黎峒追溯图。棕色虚线为兴隆路,黄色虚线为与之相接的“十二大道”其他线。地名中黑体字者为清代,楷体字为当代。何以端 制作2012年的“兴隆路”其中一段。何以端 摄1930年代的农业考察报告,显示了“南桥”这一地名。何以端 翻拍1937年的《海南岛热带作物调查报告书》,提到了兴隆。 何以端 翻拍文\本刊特约撰稿何以端

开栏的话

地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移民、方言等方面的信息,挖掘地名背后的故事,知其根,溯其源,是对先人的感怀,也是对后人的交代。

海南岛的地名也是丰富多彩的,涉及迁琼始祖、古代先贤、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有些地名甚至隐含着族群迁徙密码,承载着语言学价值,通过寻找地名掌故,势必有助于提升海南旅游的文化含金量。《海南周刊》今起推出“海南地名溯源”栏目,以飨读者。

1898年,马来亚华侨邝世连带回咖啡种子,率先在文昌南阳石人坡村栽种;1908年,又有华侨在儋州试种咖啡……有关咖啡在海南的文献历历可考。兴隆的咖啡名声在外,尽管那里不是海南岛最早种植咖啡的地方,但“咖啡”二字首入海南却在兴隆。

一切要从133年前一份电报说起。

1887年

张之洞“欲在琼州种咖啡”

1887年初,提督冯子材与道员杨玉书随着刚修通的电报线,将行辕从万州城前移至兴隆。次日,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咖啡专电”就到了:

致南峒杨道。光绪十三年正月二十四日发。欲在琼州种咖啡,以收外洋之利,其利胜于茶而不劳。此种何处寻觅、如何种法,张廷钧必知,可问该主事。速复。敬(本文史料除注明者外,均引自《琼崖文库·张之洞经略琼崖史料汇编》)。

电文是送“南峒”的。按说万州只有“西峒”即今万宁市南桥镇,此前官军刚刚将局势控制;“南峒”在乐会县,今琼中县和平镇及上安乡北部的大山深处,当时电线肯定架不进去。推测是电报初设,技师报站忙中出错,将西峒错为南峒了,于是冯子材驻兴隆七天的往来电牍,就以“南峒”存入历史。

133年前

一份奏折首提“兴隆”

那么,“兴隆”最早见诸史料又是何时?

“咖啡专电”后不到一个月,张之洞《剿抚各黎开通山路折》,上奏开筑进入五指山区的“十二大道”。第二条的始发站,就是兴隆——

一由万州之兴隆、五甲西北行,经长沙营、什密、禁会、南峒、七村,出五指山之东,亦抵牛栏坪。

该线终点牛栏坪,是重要枢纽,与“十二大道”另外两条相连接。该村已不存,位于万泉河支流新朗河一条小溪上游,“旧村坪”村以北。1928年国民党将军黄强勘察记有“牛栏扒”村,八家颜姓;其东北二里有大村上瑞,三十家王姓。这两村是当时“十万峒”的极东界居民点,上瑞村今存。

兴隆市在古思马都地域,形成较晚,康熙、道光《万州志》均未提及,道光《琼州府志》提到新兴墟市有“牛漏”,即兴隆以东十里左右。同治《广东图说》是第一个普遍收录自然村的地理志,仍无兴隆:“思马都,城西四十里,内有小村五:曰长坡、曰石坑、曰禁山、曰泥田、曰大园。有万陵市、牛漏市,合口汛、涌尾汛。”

兴隆正当汉黎交汇之地,在太阳河中游,扼三渡河入口。顺三渡河谷可直入万、乐腹地太平峒、乐会南峒,沿太阳河谷又可上溯万州西峒,都是黎区大峒。清代于此设合口汛,防兵十五名,是个要冲。晚清同光之间,兴隆的重要性开始超过牛漏,冯子材“平乱”行辕设此,可见一斑。不过仅仅一个月前设的电报局还称“南峒”,“兴隆”是否由冯、杨行辕特意命名,或是历史之谜了。

在万州战事和开路都建大功的本土乡绅钟仁宠,事平获重赏。有说为兴隆峒主的,有说为兴隆抚黎局局董的,后来其侄继任,形成稳固官绅管治,促进兴隆崛起。黎区西峒也逐步开发,1930年代的农业调查报告中已看到“南桥农林局热带农场”。

都图下通常管辖十甲。今兴隆附近尚存七甲、八甲等村名,1939年版《海南岛全图》,“兴隆市”上注有“旧心坡”,同年地形图兴隆以东有“九甲”;古文无句读,五甲或是兴隆一带,或是入山口黎峒前的那个甲。

奏折中的长沙、什密两村今皆存,唯“禁会”应是“乐会”的笔误(“乐”的繁体字“樂”,与“禁”字相似),不知原件差错还是现代排版出错,句读亦致不可解。原文应为“乐会南峒七村”,即今琼中长征镇、上安乡之间的上安河流域。

乐会山区,明代泛称“纵横峒”,到清代分解为北峒(今琼中县中平镇一带)与南峒,南峒又分上中下三峒,“南峒七村”即是上峒,道光《琼州府志》载:“上峒设黎长一名,管七村:黄村、竹根(今什介)、罗菜(今罗寨)、番亲……水土恶劣,外人罕至。”

这条大道又称“兴隆路”,从兴隆华侨农场经长沙村连接S304省道的乡道,就基本沿袭兴隆路,都是顺天然通道取线。2012年初笔者曾驾越野车实勘,过沉香湾水库不远就是土路,满山青翠,路面烂泥深厚险象环生,险些趴窝,真切体会了清末十字路的意境。不久后,该路已全线硬化。

100年前

富琼筹划不限于咖啡

说过地理,再说人物。

被孙中山誉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的张之洞,以及民族英雄冯子材就不说了,只说“咖啡专电”的两位指名官员:杨玉书与张廷钧。

杨玉书,道员,应该是候补道,光绪十二年(1886年)底选调琼州军中,职务类似东路参谋长,级别在琼崖各实缺官之上。晚清内外交困,种种“候补道”虚衔多如牛毛,却无职无俸,有潦倒至死者。杨道被擢用,显然才能卓异。东路集中了主要战事,张之洞电牍署给“杨道”的甚多。杨不避艰险,陵水首弓、廖二岭之战和崖州大茅、南林之战,均亲冒矢石,山区染瘴,不久身亡,是整个征战和开路折损的最高职级。其时离他接到“咖啡专电”仅两个半月,离他到军前效力也才四个月。

张廷钧,主事,实职未明,据海南大学张朔人教授考证他曾往南洋经商。张之洞用其所长,光绪十三年(1887年)初即专电东线,委返岭门商办“抚黎开山查矿诸事”。同年十一月张督奏称“昌化县境内大艳山……亦名为石绿山。前经香山职员张廷钧召集股份,购备机器前往开采”“出产虽佳,工费甚昂”。两年后再奏,得“铜矿苗最旺,商人张廷钧不惜工本,开采甚力”,不幸大塌方功败垂成,同时垦荒得地两三千亩。无疑,张氏是海南第一大矿石碌矿的首任开发者。

杨玉书、张廷钧还是海南第一良港——榆林港的最初勘察、申报者,而且是在官府视野之外。杨道临终“昼夜呻吟,苦不可支”,但仍“伏枕口授”遗电呈张之洞,交代“张主事愿觅外洋咖啡、吕宋烟、麻、蔗、胡椒各种”,以副张督“产业富琼”的擘画;此前抱病亲勘榆林,力陈优越事关全局,揭露当年列强觊觎之险恶。张之洞接电深为痛惜,高度重视,终有榆林新式克虏伯大炮台之设。

遗电摘要如下(句读与海南版略异,括号为笔者所加):

职道上年请开榆林港埠头,(此次)出南林后,同张主事廷钧亲勘其地。据土人云:“越南之役,法屯兵、泊轮十八艘,逐日操演。”崖协、牧不问,琼镇、道不知,幸款局已定,不然琼事不堪设想。书今日请开港,实为筹海计也。港门两岸,宜筑炮台控制之,内立埠头,中可容轮船数十艘,通黎山之出产……其港……与香港不相上下,海口水浅,高之十倍。此处一开埠头,则崖东、南、西三路源头均活,实为富琼第一要策。

杨、张二人,近代史可谓默默无闻,但却在万般艰难下筚路蓝缕,尽力防卫与开发海南,是建省百年前值得致敬的爱国者。

(作者系海南师范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新闻推荐

商户房东因租金起纠纷 陵水英州司法所介入调解,房东自愿减少部分租金

本报讯(记者赵世馨麦文耀)3月25日,陵水黎族自治县司法局英州司法所成功调解一起疫情期间合同纠纷。当天上午,凌某到英州...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