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渔期 鱼哪里来?养殖水产强势“补位”其实,海鱼和养殖鱼营养几乎没差别
那海鱼和养殖鱼有啥区别?记者采访相关专家进行解答。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谭琦
一个缩影
海南人偏爱海产品
上午7点多,海口市民苏芮在市场水产品的摊位上,一眼就看到角落里零星几条不一样的鱼,询问是海鱼后毫不犹豫地买了。“野生的鲳鱼比休渔前贵了20元左右,但我吃不惯淡水鱼。”苏芮一直以来只买海鱼,她觉得淡水鱼有股“土腥味”不干净,海鱼口感较好。在休渔期间,苏芮常在家附近的市场、新埠岛的海鲜大世界、海甸岛三东路寻找海鲜。此外,家里冰箱还有不少冰冻的海产存储,以备在休渔期家里依然能吃上海鲜。
多数海南人和市民苏芮一样,偏爱吃海产品。“海鱼的肉质更有弹性,口感更鲜美,感觉营养价值也高一些。”在采访中,许多市民都认为海产品更有营养、更干净,食用更放心。
休渔期,鱼从哪来?
钓具渔船仍可出海捕鱼
苏芮买到的这些海鱼并不是违法出港捕鱼所得。据了解,海南在休渔期禁止捕捞渔船出海生产,而钓具渔船仍可以出海作业,这些渔船效率低,每次出海捕鱼的数量不多,所以捕获的海产价格较高。
解冻后的冰鲜鱼
现在冷冻技术相对成熟,休渔期期间,提前储备的各类冰冻海鲜会及时“补位”,满足市民的需求。
从外地运来的水产
在休渔期内,除了海南的养殖水产外,还有进口水产和省外水产的输入。
“海南的渔业出口较多,进口较少,大多数依靠本地养殖和省外输入,其中本地养殖占五成左右。”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政策与发展总监李劲松说,除了金线鱼、红鱼等品种外,大多数常食用的罗非鱼、白对虾、白鲳鱼、石斑,海南本地都有养殖。此外,还有山东的扇贝、广东的生蚝等省外养殖的水产品都常出现在市民的餐桌上。
养殖水产挑起大梁
除了这些偶尔“闪现”在市场的海产外,在休渔期的市场上当“主角”的还是养殖水产。
农业农村部相关数据统计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水产品量超过捕捞量的主要渔业国。
养殖水产品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
占水产品总产量的78%以上
(捕捞的水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两成,海洋捕捞又占总捕捞量的一部分。)
《海南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数据显示
2017年海南全省水产品总产量为201.19万吨;
海南水产养殖产量主要分为海水养殖产量和内陆养殖产量,水产养殖产量75.13万吨,其中临高产量最高达50.46万吨;
海南省人均年消费淡水鱼12公斤,年需求量为104万吨。“
海南有近半的水产品消费来自养殖业。”李劲松说,从数据上看,由于海南“近海吃海”,水产品消费还是青睐海产品。
海鱼和养殖鱼有什么区别?
营养价值几乎没差别
“就像野鸡和养殖鸡一样,野外生长的动物可能运动量大,鸡肉较紧实,养殖的生长较快,个体也更大。”李劲松称,相关数据显示除了口感略有区别,海鱼和养殖鱼的营养价值几乎没有差别。“在严格的饲养条件和安全的海域下,海鱼和养殖鱼营养价值差别基本可以忽略。”李劲松说,养殖水产可以做到可溯源的流程,海南也制定了相关养殖标准化的流程,规定了养殖业的行业标准,相对更安全。“海鱼无法进行全程的监测,活动的海域水质情况不确定,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李劲松介绍道,鱼类的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鱼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海产和养殖水产相关的检测指标中,相差并不大。
淡水鱼为啥有“土腥味”?
罪魁祸首是水中的藻类
吃惯了海鱼的人常说淡水鱼有一股“土腥味”,更有市民认为这是不干净的味道。李劲松介绍,事实上,土腥味的罪魁祸首其实是水中的蓝藻、绿藻、硅藻和淤泥里的放线菌,他们会向水体释放土臭素与2-甲基异茨醇为主的土腥味物质。这种土腥味在生活中较为常见,比如下雨后的泥土味,就是稀释后的土腥味物质。“土腥味物质亲脂性强,几分钟就能透过腮和消化道进入鱼的脂肪,这些物质在鱼体中富集,鱼需要花几天的时间才能将其排出体外。这些土腥味物质又难溶于水,长时间的养殖条件下,这种物质便和鱼共生,鱼越肥大脂肪越多味道就越重。
土腥味敏感值
每斤鱼肉中土腥味物质的量超过0.00000025克,就能很明显的感觉到土腥味
超过0.00001克,人们就会觉得难以接受
鲜味与氨基酸有关
鱼的鲜味和肉内氨基酸的含量有关,但养殖鱼往往生长在静态的水体中,水体微生物丰富,更容易富营养化,导致土腥味更不容易得到控制,盖过了鱼的鲜味。但使用水泥池或者地膜池养殖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更可以通过烹饪方式改善。
新闻推荐
用公积金代为偿还案件借款 陵水法院法官打破执行僵局巧妙执结一起“骨头案”
本报讯(记者赵世馨麦文耀通讯员崔磊)一强制执行案件在执行中多次陷入僵局,近日,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巧妙执结一宗终结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