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水产研发领域一只“游泳的鱼” 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张殿昌
他,就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卵形鲳鲹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张殿昌。
从师范专业到水产研究
开启跨专业科研工作
2000年,在生物教育师范专业毕业后,张殿昌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梦想,考入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专业攻读硕士,在联合培养导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江世贵研究员的引领下,开展了水产养殖研究,从此与水产结下了不解之缘。研究生期间,张殿昌目标明确,勤奋学习,刻苦钻研,2003年以优异成绩顺利完成硕士学业。同年7月进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开启了科研生涯。
“水产养殖是一门理论和实操并重的综合学科,当接触水产养殖的实际时,我才感觉书本与实践的距离,立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知识的贫乏。”从此,张殿昌虚心向南海水产所的前辈学习,从清洗育苗池、投喂虾苗、鱼苗开始,在流汗中收获,在失误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知识更迭的速度加快,让张殿昌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经过反复思考,他下定决心,于2006年再次返回校园攻读博士学位。
2012年,张殿昌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获得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大学学习交流1年的机会。在交流学习期间,他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遗传选育和水产养殖技术,广泛与国外科研工作者进行交流,为后续团队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奠定良好基础。
投身南海水产种质资源研究
取得多项技术创新
由于特有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使得海南成为我国“水产种业硅谷”。为了更好地开展海水鱼类遗传选育工作,2016年张殿昌毅然申请转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工作。
发展水产养殖,离不开良种、良法。为此,张殿昌与水产种业创新结缘17年。他长期致力于南海渔业生物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利用及遗传育种研究,在南海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种质资源评价与重要经济种类遗传选育方面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为南海渔业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和种质创新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突破卵形鲳鲹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发明卵形鲳鲹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首次突破了尖翅燕鱼人工繁育技术……张殿昌带领团队绘制了卵形鲳鲹基因组精细图谱,发明了雌雄性别分子鉴定技术,解决了从外观难以鉴别性别导致繁育中盲目配对的产业关键问题;发明的卵形鲳鲹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提升了卵形鲳鲹苗种质量,有力推动了卵形鲳鲹深远海养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拓展养殖空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此外,他带领的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团队,首次突破了尖翅燕鱼人工繁育技术,创新构建了尖翅燕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体系和池塘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体系,建立尖翅燕鱼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对水产养殖产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构建资源库为水产种质资源
保护与创新利用奠定基础
针对渔业种质资源,张殿昌及其团队投身研究,系统构建了南海海洋生物活体种质资源库、标本资源库和DNA资源库,完成了保存种质资源信息的数字化表达,构建了南海海洋生物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收集和保存了75个物种活体种质资源;系统整理、完善了南海海洋生物标本库,实现了种质资源信息共享。相关成果荣获了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我们将集中团队力量,加强资源共享利用,加快新品种培育步伐。”张殿昌以南海为科研平台,以种业创新为己任,也将继续努力为我国南海渔业科技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汪慧珊)
新闻推荐
加大农业品牌创建工作力度,全县农产品注册商标达到164个农业品牌化 陵水在路上
4月26日,陵水黎族自治县举办荔枝文化节,通过现场签订购销合同、邀市民游客采摘品尝、县长“直播带货”等形式,线上线下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