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面前,危急关头 民间应急救援在身边
④①②③
台风刮倒路边树木时,他们冒着风雨清理树木疏通道路;有人突发疾病摔倒时,他们遇见总是第一时间展开救助;有人溺水时,他们及时下水搜寻救援;疫情肆虐众人闭门居家时,他们冒着风险坚守在港口检测过往人员的体温、转运发烧旅客……
在海口,有一群穿着红色“海口救援”服的人,他们出现在各种灾害和减灾防震宣传教育现场,不少市民以为他们是专业救援队,其实他们是一支由爱心人士自发组建的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伍,队员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义务提供社会公益救援服务。
连日来,记者走访海口这群“最可爱的人”,了解他们参与公益救援的不平凡历程。
□本报记者李云川文/图
车祸救援触发组队灵感
提起海口市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首先得从这支队伍的创始人郑磊说起。
郑磊曾经是一名专业消防救援队员,有着丰富的灾害应急救援经验。从部队转业后,他被分配到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部门工作。
有一次,郑磊途经龙昆南路与国兴大道交汇处时,发现一辆小车追尾撞上前面一辆货车,车辆严重受损,一名司机被困在车内,面临生命危险。郑磊马上前去救援,并让其他市民帮助指挥现场交通和拨打110、120。大家齐心配合,当救护车到达时,被困司机已经成功救出,随后送往医院抢救,为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以前当专业消防员时,每次接到任务只专心于现场处理,没有想到依靠民间救援力量。在那次车祸现场参与救援后,突然发现民间救援力量十分强大,如果能把这股力量组织起来发挥作用,可以成为专业救援队伍的有力补充。”郑磊说,从那以后,他便开始组织身边的朋友和战友,一起参加公益救援活动。“最初人数较少,有些人对此事不理解,觉得已有专业救援队伍,民间救援队有些多余。没过多久,"威马逊"台风来袭,灾害范围较广,我们的队员积极参与救援。后来又遇到其他灾害,我们都曾参与进来,慢慢地,加入救援队的人开始多起来,一直发展到现在有上百名队员。”
从2012年海口市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筹备组建至今,郑磊一直是该队队长。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参与过多少次救援活动了,但让郑磊最难忘的是今年1月27日,他们应海秀街道办的请求,每天派队员到秀英港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那段日子。
“我们每天坚守在秀英港,为出入岛的旅客检测体温、转送生病发烧旅客等,一直坚守了3个多月。”郑磊说,那3个多月不仅身体疲惫,精神上的压力也非常大。好在所有队员都坚持过来了,而且都平安、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说到这里,郑磊脸上露出一缕欣慰的笑容。
因兴趣入队成救援主力
廖永山是海口市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的老队员,经常参与公益活动。“队里的大部分救援活动他都参与了,尤其是一些硬仗、大仗他都在场。”海口市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组织委员徐望,这样评价廖永山。
“我当初是抱着玩的心态,加入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的。”廖永山说,当时有朋友跟他说救援队里有游泳、攀岩等项目很好玩,邀请他加入救援队。他对此产生了兴趣,就同意加入了。“其实那些户外活动项目,主要是为了培养救援队员的基本救援技能。经过几次公益救援活动,看到被救助者得到帮助后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激,觉得这种救援活动很有意义,就坚持下来了。”
第一次参与打捞溺水者遗体的往事,让廖永山至今仍然心有余悸。当时有一名男子在海边不慎溺水身亡,家人找不到尸体,只好向救援队求助。廖永山和另外几名队员立刻赶去现场,驾驶冲锋舟在大海里搜寻,直到第二天上午,他们终于在世纪大桥不远处的海面上发现了尸体。“那具尸体经过海水较长时间浸泡,已经膨胀了。我第一次看到一个死亡后的生命是如此形态,心里非常难受。”廖永山说。
为避免溺水悲剧再次发生,海口市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开展了“守护一米之内”防溺水安全教育公益活动,他们通过各种事例、方法让群众知道怎样预防溺水死亡事件发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该公益活动项目荣获2020年海南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在多年的救援活动中,让廖永山最难忘的是他帮助一位母亲找到出走的未成年女儿的情景。当时,廖永山通过救援队的信息平台得知有位母亲求助,称她10多岁的女儿在海口永万路一家活动场所出走,急需帮助。
廖永山和队友马上把寻人信息发布到各自的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又开车载上求助的母亲在永万路附近四处寻找。当天下着雨,寻找了两个多小时。后来其他救援队员发来信息和照片说大同路一家餐厅里,有一名小女孩,很像出走的女孩。经过那位母亲的确认后,廖永山马上开车拉着她赶过去。找到女儿后,那位母亲感动得当场下跪向廖永山道谢。“我当时懵了,觉得不过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想到对方如此感动。”廖永山说,这件事让他再次深深感受到帮助他人的意义。
从帮助他人中获得快乐
“帮助他人,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快乐和幸福!”驾校教练王启令说,他进入救援队才一年多时间。“家人非常支持我参加救援队,他们说帮助别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家人的支持,给了我极大的勇气和力量。”
今年10月27日17时14分,廖永山、王启令两人在西海岸参加防溺水志愿巡防及海滩清洁服务活动,返程经过双拥路与滨海大道交界处时,发现一名约50岁的男子昏迷倒地,他们凭着培训时掌握的急救知识,发现倒地者仍有呼吸和心跳,便在场守候陪护并拨打了120。“掌握了应急救援专业技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帮助别人。”王启令说。
今年58岁的江定超是救援队年龄最大的队员。2019年第7号台风“韦帕”期间,救援队启动了三级备勤机制。当天凌晨2时许,江定超和符军等4名队员驾驶越野车在海甸岛巡逻。经过胜景西路,他们发现一棵大树倒在路上,马上冒雨下车将树木移开,然后继续巡逻。没过多久,发现一辆小车在路边风雨中熄火抛锚,他们便将对方车上的人送到安全地带。当他们送完人经过三东路时,发现一对年轻男女站在路边,浑身都湿透了,他们上前询问得知,对方是一对情侣,深夜外出后想乘车返回,却一直没有等到车。江定超立刻将他们送到海甸五西路一家宾馆先行休息。“当天我们一直巡逻到早晨6时许。每次台风期间,我们救援队都这样备勤巡逻。”王定超说。
教师出身的徐望除了参加各项活动外,作为队里的“文职人员”,还要负责每次活动的外联协调和文案写作,同时还是救援队信息平台管理员,工作量比其他队员要大。“我每年可以休寒假和暑假,这为我参加救援公益活动创造了条件。”徐望解释说。
徐望的儿子今年3岁,以前每晚睡觉前都要听爸爸讲故事。今年疫情期间,徐望在秀英港参与防控工作,深夜回到家时,儿子已经睡着了。好多次,儿子睡觉前打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回家。徐望在港口忙碌着,没有太多时间通话,讲了几句就赶紧挂断。“有几次我回家看到儿子熟睡的脸上还留着泪痕,顿时心疼不已。但做公益,有时只能舍小家为大家。”徐望说。
今年1月27日,救援队队员张地远接到参与疫情防控的集结令时,正在老家陵水的山上,刚好又遇到连日的强降雨,车辆无法通行。他步行4个小时下山,连夜乘车抵达任务地点;救援队员林运臻接到集结令时,还在不停地给家人做思想工作,林运臻到港口出勤后的第一天深夜回家,家人就把他的救援队服藏了起来。为了能继续参加应急救援,他谎称特殊时期本职单位每天都要值班留守,到了救援队后又借穿他人的队服继续参与防控工作。
在整个协助港口排查防控工作中,队员主要负责疏导下船入岛旅客人员及车辆,有序进行疫情排查和护送重点地区旅客、发烧人员到隔离点。在这些工作中,救援队的多名女队员勇敢地参与其中,她们中有需要照顾的残疾父母,有需要看护的幼儿,但她们却毅然选择了应急志愿服务。
海口市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积极从事公益活动的义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该团队先后获得海口市疫情防控先进基层党组织、2019年海口市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徐望等队员荣获了海口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相关链接
2012年,海口市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筹备组建,2016年,正式注册为民办非企业机构。至今共计发展志愿者队员、联动队员及成员170余人。救援队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工人、农民、医生、教师、公务员等,他们都有一技之长,加入这支队伍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在灾难时期为民众提供人道救援与救助,一切为了挽救生命。
海口市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不仅肩负着向民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的任务,还要不断通过强化式的专业培训,以备不时之需。
海口市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不仅参与救援行动,还经常参加其他各种公益活动。海口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以来,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启动了“爱之行·动于心”项目,关注走访慰问海口特困家庭,对有求助的困难家庭开展持续帮助以及慈善捐助。同时,他们还多次参与政府部门举行的消防应急演练和抗震减灾应急演练等活动。
本报记者李云川整理
①今年2月15日,一名老人在海甸六东路和碧海大道交界处走失,经过海口市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的帮助,终于找到了老人。
②今年疫情期间,海口市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配合街道办在秀英港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③2019年,台风“韦帕”期间,海口市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领队符军带领队员处理涉水熄火车辆,护送受困群众回家。
④2019年全国“119”消防宣传日期间,海口市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在爱华社区举办消防安全知识普及暨应急演练专场,教授社区居民急救技能。
新闻推荐
受台风“莫拉菲”和偏东急流共同影响 琼岛本周前期有强风雨天气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省气象局了解到,今年第17号台风“沙德尔”已于昨日凌晨在越南洞海附近沿海登陆,登陆后迅速减弱消失,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