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今日陵水> 正文

呦呦鹿鸣林深处

海南日报 2020-11-30 09:22

海南坡鹿。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坡鹿在保护区内驻足休息。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海南坡鹿幼崽。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李梦瑶于伟慧

从“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到“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再到“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悠远绵长的鹿鸣之声自《诗经》中传出,经由一代代文人墨客续写传唱,早已被赋予中国传统的审美特征和符号寓意。

单看“丽”的繁体字写作“麗”,便可知人们对鹿这一生灵极尽偏爱。

我国17种鹿类动物中,尤以海南坡鹿最为珍贵。它们轻灵的身姿曾自在穿梭于丘陵、台地间,成为琼岛动物界的“颜值担当”,也曾因人类活动影响而数量急剧减少,一度只剩下44头,好在人类随即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帮助其种群逐步繁衍恢复至1000余头。

这是一个从濒危走向新生的故事,也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益启示。

海南坡鹿曾遍布琼岛

浓长的睫毛轻轻闪动,一双眸子如秋水般澄澈,当与一只海南坡鹿对视时,几乎没有人不会被眼前的这个可爱生灵所俘获。

因栖居于丘陵坡地而得名的海南坡鹿,外形颇似梅花鹿,但体形较小、花斑较少,且颈、躯体和四肢更为细长。更为特别的是,海南坡鹿雄性的角都有一个大而弯的眉杈,和弯曲的主枝接连起来,几乎呈弯弓状,让它又多出“眉杈鹿”“眉角鹿”的别称。

历史上,海南坡鹿曾广泛分布于乐东、定安、三亚、陵水、万宁、临高、澄迈、儋州、琼中等地。“鹿,俗名坡鹿。形似山牛而稍小……牡者有角,角曲而多枝……夏至角解,白露后出角。初出,最柔嫩。”从《光绪崖州志》中的这段记载可知,至少在清末时期,人们对“角曲而多枝”的坡鹿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在最开始,“坡鹿”这个名字其实并未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

20世纪60年代,国家派专家对海南岛野生动物资源进行摸底普查时,不少中外专家认为它隶属泽鹿泰国亚种。直到考察队采集到我国第一号坡鹿标本,并将其与泽鹿泰国亚种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形态特征明显不同,认为它是独立的亚种——泽鹿海南亚种,“海南坡鹿”的“法定地位”这才得到正式确认。

没人知道第一只泽鹿是什么时候登上海南岛,又花了多长时间完成了亚种分化。根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琼等人在《海南坡鹿的起源、进化及保护》一文中的推测,或许早在更新世冰期,就已有泽鹿通过陆桥由东南亚大陆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迁徙至海南岛,自此踏上朝海南坡鹿进化的漫漫长路。

遭偷猎一度仅剩26头

低山丘陵地带的稀树草原植物繁茂,再加上没有虎狼豺豹等大型食肉动物的威胁和侵扰,让海南坡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直至20世纪50年代初,琼岛部分地区的人们还能见到这样的情景:野生坡鹿常常混入牛群吃草,傍晚牛群归村时,坡鹿甚至会随着黄牛一起归宿于牛栏。

“听家里的老人说,以前坡鹿经常会跑到村庄附近寻草吃,刚开始大家都以为是牛,后来见到它们特别善于跳跃,才认出这是一种鹿。”家住东方市八所镇小岭村的汤表义还记得,起初村庄附近的坡鹿多如黄牛,随着大规模围垦造田和狩猎活动的兴起,他们越来越难见到这种“特别善于跳跃”的动物。

据南京农业大学博士颜家安在其撰写的《海南岛生态环境变迁史研究》一文中表述,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仅乐东千家镇、白沙邦溪镇两地不完全统计,猎鹿数量便有逾百头。至70年代初期,坡鹿在屯昌、儋州、乐东等地先后绝迹,分布区缩减至白沙邦溪、七坊,昌江大坡、十月田和东方大田等五个公社的部分地区,种群数量几达灭绝的边缘。

海南坡鹿,危矣!为拯救这一海南“原住民”,政府于1976年在东方大田和白沙邦溪设立坡鹿自然保护区,遗憾的是,由于保护不力,邦溪保护区内的18头坡鹿不久后全部被盗猎。生活在东方大田的最后26头坡鹿,由此成为恢复这一物种种群的最后希望。

种群数量以每年15%速度递增

坡鹿种群怎么恢复?第一要义当然是先给它们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

将一片1300多公顷的稀树草原围起来后,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周边筑起数十公里的防护栏杆,并以火烧法更新植被、矮化灌木、辟地种植优质牧草和推挖水池等方式,对栖息地进行改造。与此同时,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教授袁喜才等专家开始着手海南坡鹿幼仔人工驯化工作,用羊奶喂养失去妈妈或者迷路的小鹿,有效提高幼仔存活率。

据海南省林业部门数据,到2007年,海南坡鹿已恢复至1785头,种群数量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递增。

“坡鹿数量越来越多,但现有栖息地远远不能满足它们的种群恢复需求。”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余法升介绍,为应对坡鹿面临的食物短缺和种群密度超标问题,20世纪90年代开始,保护区陆续迁出数百头坡鹿到东方的猴猕岭、赤好岭和昌江的保梅岭等13个地区,进行野放、半野放和圈养。

位于大广坝水库深处的海南猴猕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时常能看到三五成群的海南坡鹿在水库滩涂上结伴觅食、饮水。“上一次见到海南坡鹿,它们正在水库滩涂边喝水呢。”让猴猕岭保护区护林员符旭红感到欣慰的是,随着猴猕岭被纳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内,意味着海南坡鹿的栖息地也将得到最严格的保护与管控。

而在海南坡鹿的原生地——白沙邦溪,人们通过利用溪流、河沟等水资源,种植成片的牧草,模拟出相似度极高的野外环境,让200多头海南坡鹿在此惬意生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美丽的海南俨然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园。

海南热带雨林特有种哺乳动物

海南新毛猬——哺乳纲食虫目猬科,是海南特有动物,海南省级野生保护动物。这是一种身上没有刺的猬科动物,大小如一般田鼠,但嘴部尖而长,像鼩鼱,栖息于海拔较高的热带雨林、热带次生林中。

海南兔——哺乳纲兔形目兔科,是海南特有动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是中国野兔中体型最小、毛色最艳丽的一种,主要在夜间活动,分布于海南西部丘陵平野的灌丛低草坡和滨海地区的旱生性草原中。

海南大鼯鼠——哺乳纲啮齿目鼯鼠科,是海南特有动物,海南省级野生保护动物。海南大鼯鼠是夜行性动物,主要以各种植物的花朵、果实为食,通常生活于山地林区里,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大山岭林区。

新闻推荐

森林消防强队伍 应急演练砺精兵

11月20日,“保亭县2020年森林火灾应急救援联合演练”在槟榔谷景区举行,演练分为“预警、预防”“火情接报及先期处置”...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