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人”刘华招的“水稻梦”:致力打造陵水当地特色水稻品种
本报记者刘盈盈
田间一片绿意汪洋,阳光带有料峭之意。1月份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核心区安马洋基地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海南分子育种基地高级工程师刘华招戴起草帽、套上胶鞋,在育种田里俯、行、坐、卧着,忙得不亦乐乎。标着数字的竹竿插在田里,据刘华招介绍,一个编号代表一种材料,一块育种田就有100多份材料。眼下他正在之前培育的——“南香丝禾”系列大米的基础上,培育更为优质的水稻品种。
培育出属于海南陵水的“南繁”成果
刘华招主要从事南繁水稻育种工作。他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着自己喜欢的水稻育种工作,与诸多“南繁人”共同追逐水稻梦。
2015年,刘华招从黑龙江来到位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椰林镇安马洋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简称:陵水县安马洋基地),负责南繁育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将南繁成果留在当地,打造属于海南陵水的特色产品。”这个念头,从他踏上陵水这片土地便产生。“海南种植的水稻很多都是外地引进的,本地的品种很少。”刘华招说,于是他从最“在行”的水稻育种着手。他把目光聚集在海南黎族特有的山地旱稻——山兰稻上。
据了解,山兰稻是黎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筛选出来的适宜干旱地带种植的稻种,但其有产量低、抗倒性差等缺点。针对这些问题,刘华招想到了对不同品种稻谷“取优”结合的方法。
2015年11月,中国的北方已经开始冰天雪地,而海南依然温暖明媚着。刘华招把从北方带来的近千种种质资源,和只身前往各地收集到的包括海南特色稻山栏稻、泰国特色品种香稻、我国南方主栽品种如黄华占等近百种种质种子,播种在了陵水河畔、吊罗山下的陵水县安马洋基地。
4年田间默默耕耘育一“稻”
从2015年12月下旬到次年1月上旬开始杂交授粉,由早到晚,刘华招穿梭在田间地头。寻找植株的父本、母本,坐在地上剪颖去雄,站立握穗套袋隔粉。行走在水田里,小心取粉,精心授粉。忙活上一整个月,期间有人过来“搭讪”,他也只是默默地笑而不语。
2月上旬开始收获杂交粒,收获的标准是杂交授粉后25天,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全部收获后烘干,整理编号,2月中旬再次播种、育苗、插秧。无论是阳光明媚的早晨还是夕阳西下的黄昏,总能看到刘华招忙碌的身影,由于海南的天气太热,只能早晚“守”在田中。田里缺水了,就灌水;秧苗缺肥了,就撒肥;水稻有虫有病害了,就喷药。每每一项事项完工,刘华招都衣襟汗透,脸颊红灼,好长时间才能缓过劲来。就这样精心呵护,小心看管,到5月中旬收获。“要按编号,不能收乱,脱粒,烘干,从每个杂交组合中量取50克再直播一次。”6月上旬翻地整田,人工置床。本田管理重复上一季工作。9月中旬收获,编号入库,等待11月再循环种植,已经是F4代。就这样重复了4年,至2019年育成了株型较好,株高适宜,结实率较高,外观米质优,抗稻瘟病一级,抗白叶枯病3级,产量每公顷5至6吨的“南香丝禾”。“这种米晶莹剔透,口感劲道、香气怡人。经常有农民问我拿种子回去种。”刘华招笑着说。
致力于栽培优质高产水稻
为了从事南繁水稻育种,这些年刘华招基本上全年的时间都要待在南繁育种基地。而让农民水稻生产保持优质稳产是刘华招一直以来从事这份职业的使命。他每年到各处授课,为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农民打来的求助电话,刘华招有问必答,如果电话中解决不了,就会第一时间赶去现场进行分析。针对海南优质米品种少的特点,刘华招则打算在原先培育的南香丝禾系列大米的基础上,培育出一款清香可口、黏弹劲道的适合陵水当地籼稻品种。刘华招告诉记者,目前“南香丝禾”系列正在申请品种权,得到品种权后他将把“南香丝禾”推广出去,实现南北水稻优质栽培高产的水稻梦。
新闻推荐
今年3月底前全省各级社保医保经办机构将完成综合柜员制上线 职工社保医保将实现“全省通办”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陈王凤)1月20日,商报记者从海南省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在海口举办的全省社保医保业务“全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