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新村港“海上110”22年守护渔民安全摇摆的警务室 坚定的为民心
■本报记者李梦楠梁君穷
4月19日清晨,当和煦的阳光轻洒海面,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新村港已是一片繁忙的景象,阵阵马达声中,一艘艘渔船从渔排驶出,激起层层雪白的浪花。
在港口航道的“咽喉”处,浮在海面上的一栋蓝白色的小屋轻轻摇摆,这是省公安厅海岸警察总队第四支队新村港海岸派出所海上警务室,也是海南省目前唯一建在海上的警务室。自1999年建立以来,一批又一批民警吃在海上、住在海上,便利海上渔民生活,守护海上渔民安全。
“按照规定,出海的船舶必须到警务室登记信息进行报备,过去没有海上警务室时,我们需要停船上岸进行登记,费时也费力,现在一出渔排就能登记,特别方便。”刚出海捕鱼归来的疍家渔民李亚清笑着说。
“目前港内有船舶2700余艘,常年有近5500余人生活生产在渔船渔排上。”陵水新村港海岸派出所负责人肖泽华介绍,为了服务好这些渔民,警务室设置4名民警24小时轮流驻守,除了负责港区渔船日常进出港报备,还负责治安巡逻防控、海上救助、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
民警谢瑞瑶已在海上警务室工作5年,是4名民警中工作时间最长的人。在他的记忆里,每逢台风天,就是警务室最忙的时候。“台风来袭前的两三天,我们就要通过广播通知渔民,让他们搬到岸上安置点暂住,台风快登陆时,我们还要挨个登船劝离,仔细排查每一处安全隐患,确保不漏一船一排一人。”
一次,谢瑞瑶救助被困渔民时,巡逻艇和被困船只突然夹并在一起,还好同事眼疾手快把他拽了回来,捡回了一条命。“除了巡逻,台风天,民警还会帮渔民加固渔排、救助被困渔民,常常要从天亮忙到天黑,一天下来整只手磨得通红。”和4位民警不同,辅警李晶属于“海上陆地两头跑”,尽管如此,她也感受到了海上工作的艰辛。
除了这些日常工作,海上民警还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肖泽华还清楚地记得,2016年的大年初二,他接到渔民报警电话,有一艘渔船在港内失火,情况危急。听闻消息后,他和同事立刻携带消防器材,乘坐快艇赶赴现场。
“船头浓烟阵阵,渔民们在船上呼救。我们一到现场,拎着灭火器立马跳上船。”肖泽华说,由于烟雾较大,视线不清,他险些就掉进3米多深的船舱,两只手死死卡住洞口才避免意外发生。“当时只想着赶紧救火,因为200多艘船停靠在一起,一旦火势控制不住,后果不堪设想。大火被扑灭后,我才看到那艘船底舱内布满了大型的鱼钩和锚,心里禁不住后怕。”
他们的付出,渔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今年3月,警务室的民警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枚红色的“福蛋”。“当时我们在对船只进行例行巡逻检查,临走时,一位渔民用盘子捧出一枚"福蛋"送给我们,寓意全年平平安安、一帆风顺。”提及此事,谢瑞瑶心里仍有说不出的感动。
“我们已经习惯了有事就来找警察,不管是看到有人落水,还是渔民之间发生纠纷,民警总会在第一时间来到现场帮助解决问题。”对生在海上、长在海上的黎桂英来说,只要看到身着蓝色制服的海上警察,她就安心。
“海上警务室成立以来,共有效化解海上纠纷1000余起,真正做到海上事海上解,实现了"小纠纷不下排,大矛盾不上岸,轻摩擦不离岛,重隐患不出村"的目标。”肖泽华说。
(本报椰林4月19日电)
短评
为民坚守践初心
从小窝棚、小渔排到大渔排,海上警务室的外观在变,但对群众的守护始终不变;警务室里的民警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为民服务的精神始终不变。陵水新村港海岸派出所海上警务室坚守海上22年,服务群众不打烊,悉心做好渔船进出港服务、治安巡逻防控、海上救助工作的事迹,震撼人心,令人敬佩。
坚守是一种无声的力量。这种力量,源于强烈的责任意识,时刻牢记岗位职责,站好每一班岗,做好每一个细节,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这种力量,更源于炽热的为民情怀,舍小家为大家,加班加点不辞辛劳,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当好群众安全的“守夜人”,守护群众的幸福安康。
群众利益无小事。服务群众贵在坚持,难在坚持。坚守初心,见贤思齐,脚踏实地,瞄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及时拿出精准有效的举措,并将好的措施坚持下去,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把事情一件一件办好,就能书写更多为民坚守的佳话。如此一来,群众就能拥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新闻推荐
本报椰林4月13日电(记者李梦楠)4月13日晚,2021年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庆陵水分会场主题晚会在陵水黎族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