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陵水新闻> 正文

黄一鸣:黑白影像 拼接记忆

海南日报 2018-11-26 10:24

黄一鸣采访拍摄“慰安妇”工作照。2017年8月21日《海南周刊》B08/B09版。2012年12月17日《海南周刊》B08/B09版。文\海南日报记者徐晗溪

从2005年起,《中国日报》海南记者站原站长黄一鸣,先后寻访并跟踪拍摄了23位海南“慰安妇”幸存受害者,用镜头和文字向世人呈现了这些老人难以言说又震撼人心的惨痛经历。

“对海南历史的忠实记录更是一种责任。”从事摄影工作37年来,黄一鸣坚持用照相机与海南进行了37年的对话,将本已被时光冲刷得支离破碎的记忆,用影像一点一点地拼接,让历史的模样愈加清晰。

她们没做错什么却人言可畏无处诉说

200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日报》要做一期相关报道,黄一鸣想到了海南“慰安妇”事件受害者的相关选题。“查阅资料后我很震惊,全国当时,公开身份的受害幸存者有30多个,光海南就占了近一半。”黄一鸣回忆接触海南“慰安妇”事件受害幸存者的缘起。

黄一鸣出生在海南三亚,生长在黎村,能说一口流利的黎语和海南话,而早期第一批公开身份的老人们很多都是保亭人,刚好跟黄一鸣语言交流无障碍。在和老人们聊天中,黄一鸣得知海南有不少黎族、苗族女性曾被日军掳走充当“慰安妇”。“其实那时还没有慰安妇的说法,村子里的人称她们为"日本娘"。”

在海南话里,“日本娘”是一个带有侮辱性的称呼。老人们没做错什么,却人言可畏无处诉说苦难,只有将伤心事掩埋在心里。黄一鸣也并不急着拍照,而是先跟老人们交朋友,像陵水阿婆陈亚扁年轻时在陵水的黎村长大,离黄一鸣从小生活过的黎村很近,两个人一下就有了亲近感,陈亚扁老人甚至会称他为儿子,拉着他的手儿子长儿子短地闲话家常。

就这样,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相处,黄一鸣同老人们日渐熟悉,能更多地抓拍到她们日常生活中令人动容的瞬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

颤动的声音,

从紧闭60年的双唇跳出

“老人年龄大了就会回忆过去,她们也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不愿意一个人憋在心里。”黄一鸣回忆采访陈林村老人时,老人紧紧拉着他的手,眼泪不断从失明的双眼涌出来,“颤动的声音从老人紧闭了60年的双唇跳出,我知道做出这一决定对她来说是多么不容易。”

黄一鸣犹记得,老人的照片见报后,有位琼海的老人主动联系他,想要倾诉她的故事,可是老人的女儿非常抵触。“从她们那种欲言又止、伤痛抽搐的脸上,你能感觉到,几十年来她们生活在怎样的一种苦痛之下。”可惜,黄一鸣后来再拜访这位老人时,老人已经去世了。

“这就相当于与时间赛跑,进行抢救性的采访拍摄。”黄一鸣还特地提到了一位对他拍摄提供过很大帮助的志愿者前辈。他叫张应勇,原为保亭政协文史办工作人员,是海南“慰安妇”事件最早记录者,黄一鸣从他那得到许多线索,可是他们认识一年后,即2006年,张应勇便不幸辞世,身后几乎没留下一张像样的照片。

“我手上只有一张张应勇的照片,是他生前带我去寻访朝鲜籍的"慰安妇"受害者朴来顺的墓时拍到的侧面照,当时他在为老人的墓拔草、抚摸老人的墓碑,我就拍了一张他的侧脸照。”这也成了张应勇存世不多的照片,最后被黄一鸣放在了他的作品集中。

虽然黄一鸣一直用摄影向世人呈现这些老人难以言说又震撼人心的惨痛经历,但他表示,他以后也会着手用文字记录这些老人的故事,继续挖掘镜头背后的海南历史。

新闻推荐

五大分会场精彩联动

今年欢乐节规模空前,除了海口主会场之外,还设立了三亚、万宁、陵水、儋州、琼海5个分会场,每个分会场都将举办丰富多彩的主...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