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离开了,他却选择往更深的大山里去;乡村教师黄辉28载逆行路硬件设施不断得到改善 教学依旧成绩卓然
偏僻山坳路漫漫,一波又一波的代课教师来了又走。当人们“逃离”乡村时,黄辉是少数的“逆行者”。
“上课!”“老师好!”11月20日下午2时30分,黄辉捧着课本快步走进教室,台下4个小家伙“咻”地站起来朝着讲台深鞠一躬。这是响土教学点二年级唯一的一个班,与上学期相比,可谓是热闹了不少。
原本二年级唯一的学生转学至吊罗山乡中心小学读三年级,响土教学点只剩下4个孩子。可趁着暑假留校值班期间,黄辉和另一名老师挨家挨户走访,终于将生源扩充至8人。
生源骤减的尴尬得到缓解,响土教学点的硬件设施也不断得到改善。“瞧,以后我们能上一堂真正的体育课了。”在教学点的操场上,一处处崭新的体育运动设施刚刚落成投用,让孩子们终于能尽情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欢乐。
更让黄辉感到欣慰的是,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教学点考试及格率达85%。虽然县教育局统一组织的“期中抽考”的成绩还没有出来,但他有信心孩子们能和往年一样捧回奖状。
事迹回顾
扎根深山以校为家连年有孩子捧回奖状
吊罗山乡位于琼中、陵水和万宁的交界处,距离琼中县城约40公里。高中毕业后,黄辉先后在该乡六十千村教学点、什母教学点任教。随着乡村教学点的撤并,原先的教学点于2004年变为空校。是改行,还是离开?黄辉选择了往更深的大山里去。
骑着摩托车、驮着被褥从家里出发,黄辉足足要骑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抵达响土教学点。高过人头的杂草堆里,一排建于80年代的平房孤零零地伫立着。平房外墙的边缘裸露着钢筋,屋顶漏雨处长出青苔,两根竹竿歪歪扭扭地架起一块掉漆的黑板……刚来的前三个月,黄辉几乎晚晚失眠。
原本抱着“熬个一两年就申请调走”的想法,可一看到台下那四十多双近乎热切的眼睛,黄辉的心便揪了起来。“我要是走了,孩子们怎么办?”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他便这样慢慢坚持了下来。
纵然条件艰苦,教学质量却没有半点马虎。在响土村村民蒋彩妹的家中,满墙的奖状让这个刚刚脱贫的家庭变得“蓬荜”生辉,而她的四个女儿均是在黄辉的带领下开始接受启蒙教育。朴实的山里人不知如何言谢,只能偷偷塞给黄辉一把青菜,或是几斤猪肉,感激他扎根深山以校为家,为村里培育出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黄辉索性住在学校,周五下午回一趟家,周日上午再赶回学校。算下来,他能陪伴家人的时间只有周六。“之所以一直坚持下来,除了小时候留存下来的那份理想,更主要的是家人支持。”黄辉坦言,哪怕只剩下一个学生,他也希望能站好最后一班岗。
新闻推荐
陵水扫黑办专题会议要求明确工作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 强化协作联动
本报讯(记者赵世馨许光伟通讯员李汇)11月26日下午,陵水黎族自治县扫黑办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当天上午召开的十四届县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