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赴陵水“取经”特色扶贫产业
本报4月18日讯(记者赵汶)18日,海口市乡村振兴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组织考察团赴陵水黎族自治县,深入学习当地产业扶贫工作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当天,考察团先后走进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军昌村委会大开村、军普村委会火龙果种植基地,以及润达产业扶贫基地,实地考察庭院经济、品牌产业建设、三产融合发展、扶贫产业奖补等特色扶贫产业。
据介绍,本号镇军昌村委会大开村通过庭院经济发展的带动,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促进了农民在家门口增产增收;本号镇军普村火龙果基地以“村集体公司+龙头企业”模式经营;润达产业扶贫基地积极响应陵水产业扶贫“政府+龙头企业+产业基地+贫困户”模式,对英州镇1864户(8101人)贫困户进行整镇帮扶,使16个村委会都成为小股东,1864户贫困户成为股民,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期间,考察团在英州镇举办了扶贫工作座谈会,针对提升贫困群众积极性、帮扶政策落实遇到的问题、“政府+企业+农户”扶贫模式的股权归属等问题展开了探讨。
“今天的考察,十分有意义。”秀英区东山镇玉下村驻村第一书记谌彪认为,陵水脱贫攻坚工作十分扎实,借助特色产业,结合实际,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镇、村级党员干部带头,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以振兴产业的方式,带动贫困群众致富,有效促进了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谌彪表示,今后东山镇玉下村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把闲散土地进行流转,种植特色水稻,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与此同时,依靠与周边的海南省野生动植物园和定安多个景点紧密相连的区位优势,发展圣女果采摘、百香果采摘等特色休闲农业,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海口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民政局、市商务局、海口桂林洋开发区分管领导以及各区分管产业扶贫工作的区领导,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有扶贫任务的各镇业务骨干等一行90余人参加了考察。
新闻推荐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开放力度、加快调整产业结构陵水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方向
■本报记者梁君穷李艳玫邹永晖特约记者陈思国4月15日清晨,阳光照在黎安潟湖上,泛出点点波光。昔日水泵不断鸣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