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进一步夯实脱贫基础,提升发展综合环境陵水:推进产业扶贫巩固脱贫成果
5月8日上午,在陵水黎族自治县提蒙乡远景村的鸭塘夜色农庄,荷塘中睡莲含苞待放,几只鸭鹅浮于绿波之上,岸边是黎族风情的亭台,好似一幅清雅幽静的美丽乡村画卷。
“远景村找准"提蒙谷鸭"的口碑优势,成立合作社,吸纳了40多户贫困户,采取"乡政府+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抱团发展。”远景村党总支书王连武介绍,此外,该村240户脱贫户积极参与圣女果、冬季瓜菜等产业,脱贫效果得到巩固,生活水平正不断提高。
近年来,陵水把好顶层设计“制度关”,高效推动扶贫工作,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庭院经济、特色果蔬种植等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着力强化产业扶贫,创新消费扶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进一步夯实脱贫基础,提升了贫困户脱贫与发展的综合环境。
作好顶层设计高效推动扶贫工作
打赢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之初,陵水设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指挥长的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下设15个专项工作组,成立了11支脱贫攻坚大队,109支中队,637支小队,不断完善“县包乡镇、乡镇包村”工作机制。
责任压实,从党政“一把手”开始。陵水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与全县11个乡镇、5个县委脱贫攻坚督查组及全县帮扶单位签订责任状。同时,陵水落实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责任,形成责任逐级压实、压力层层传导的“大扶贫”格局。
增加干部本领,努力确保脱贫实效。陵水共举办24期脱贫攻坚培训班,累计参加培训人员达1.26万人次,实现了帮扶责任人、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全覆盖。并为扶贫任务更重的村庄选优配强“带头人”。
此外,陵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个字方针,以大扶贫推动大振兴,将现有的各级战斗队和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力量整合,共选派了343名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员,有力确保了脱贫成效的巩固。
坚持问题导向高位谋划产业扶贫
截至5月9日下午,在海南爱心扶贫网订单排行榜上,来自本号镇电商扶贫中心的扶贫茶树菇以8698件的订单量位居榜首。“我们与祖关村茶树菇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采取"线上销售干茶树菇,线下销售鲜茶树菇"方式,日均销售在百单左右。”本号镇电商扶贫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高位谋划,做实做优特色产业,是陵水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一招。
陵水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在全省率先设立村一级产业委员和就业委员。出台了《陵水黎族自治县关于发展壮大10个特色扶贫产业项目工作方案》《推行农业产业扶贫“五带动全覆盖”模式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方案》,着力建设六个“千亩”产业扶贫工程,确保每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至少1项增收产业。
同时,陵水坚持问题导向抓整改,不断夯实工作基础。2018年,陵水迅速将国检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巡查组发现问题的整改任务进行细化,并举一反三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把每项整改任务都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
创新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大力推进消费扶贫活动常态化开展。举办了消费扶贫集市活动和消费扶贫系列活动等加强产销对接的活动,2018年10月16日至今年4月底,陵水组织消费扶贫集市共78场次,线上线下扶贫产品销售金额共913万元。
巩固脱贫成果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扶贫效果怎么样,关键看老百姓有没有获得感。走入远景村广廊村民小组脱贫村民陈海清的家中,小院干净整洁,门前是各种果树,院内有精致的花圃,低头啄食的家禽被圈养在院子一角。“大伙都说我们的村子美、庭院美!”陈海清笑道。
巩固脱贫成果,优化发展环境,陵水多措兴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实施文隆水厂扩建工程,对光坡、隆广、提蒙、本号等乡镇农村供水管网进行修复,解决群众生活饮水问题;保障基本医疗,2018年至今贫困患者住院治疗共计6713人次,健康扶贫专项救助资金共计支出392.4万元,贫困患者报销比例达90%以上。
陵水以“一个都不能少”为底线,对因身体原因未能到校读书的特殊少年儿童进行送教上门。2018年3月以来,特殊教育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了187次送教上门活动,不让一个学生因身体原因而辍学失学。
同时,陵水扎实推进“两项制度”衔接工作。落实“三保障”政策,农村低保、特困对象同样享受5道医疗保障防线救助报销、“一站式”结算,享受危房改造政策,享受教育补贴。困难残疾人的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的护理补贴目前全部按时足额完成发放。
巩固脱贫成果,更在于做好“志智”双扶工作。陵水实施农村干部本科、大专学历教育,将符合培养条件的农村优秀青年纳入培养计划,共招录农村本科班50人和大专班80人。(本报椰林5月9日电)
新闻推荐
海南省今年荔枝出口首单销往欧美四国由陵水发往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加拿大
5月6日晚,陵水景鹏集团农产品初加工集配产业园内,工人们连夜分拣包装妃子笑荔枝。这是海南省今年首批出口的荔枝。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