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的“候鸟”
文\查辅成
笔者家乡安徽合肥,地处华东,我来海南季节性暂住,是人们俗称的“候鸟”。我喜欢“候鸟”这个称谓,人到晚年能够健健康康地来到长寿之乡海南旅游观光,享受天然氧吧,感受花海氛围,“飞来飞去”,当然是件好事。近两三年,我几乎每年都来一趟椰城海口,住在女儿家中,“候鸟”一般准时守信冬来夏去,流连椰风海韵,体验民俗风情。赶巧春节前夕女儿单位放长假,陪着我尽兴可以畅游万绿园,登高火山口,瞻仰五公祠,拜谒海瑞墓……这些名胜就像世人说起海南必提五指山、万泉河一样,亲近着哩。如此放飞,如此可心,远方的朋友岂不是一只只快乐的“候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此言不谬。问题还是来了,节后孩子上班,家中开始冷清,独自在家,谁来排解我的寂寞?况且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究竟何去何从?我不懂“网”,但多年来养成了看书读报习惯,“此君不可一日无”,“不可一日无比君”!女儿深知我的嗜好,下班回家都会给我带上几份报纸。一日,女儿带回一份星期一出版的《海南日报》,内夹《海南周刊》。笔者第一次来海南,无疑第一次看到她,竟然第一眼喜欢上她了。作为八开叠加、图文并茂的《海南周刊》,内容丰富,版面新颖,当得起“秀色可餐”这一断语。我凭着自由撰稿人对报纸的直觉,强烈感受到编者匠心独运和敬业精神。
《海南周刊》是份周报,“候鸟”的特性又决定了我不能长期订阅,那么,笔者又将怎样在“北雁南飞”期间一期不落地阅读她呢?于是我和女儿商量,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想着如何在第一时间先睹为快。女儿年轻头脑灵活,一语中的一槌定音:星期一我陪老爸跑几家书报亭,一边买报纸一边认认门楼(安徽俗话主动结交之意)。时间一长,自然人熟为宝。再说走动走动,活动筋骨,一举两得嘛。
听女一席话,打开一扇窗;周刊有着落,心头暖洋洋。此后,每个星期一我从书报亭喜孜孜回家,手提袋里总少不了相看两不厌的《海南周刊》。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并非溢美之辞,《海南周刊》比较畅销,去迟了有时买不到,因此我不止一次连跑数家报刊亭追寻《海南周刊》,皆是常事。怎么说呢,“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古训凿凿。后来我学乖巧了,为稳妥保险起见,干脆央请熟悉的书报亭主人提前预留一份《海南周刊》。无论刮风下雨,我随到随取,从未误事。海南人讲义气守信用,报纸从业人员哪怕是书报销售人员都很敬业,笔者一直心存感激。
情有独钟,人有顿悟。笔者与《海南周刊》好有一比:我是“奔飞的"候鸟"”,《海南周刊》则是“手捧的"候鸟"”。虽说两者之间没有太多的可比性,但能让两只“候鸟”相遇一起契阔一起,建立起良好的编读关系、编作关系,这本身就是缘分。
春光海南,赏心悦目。春暖花开,候鸟知返。人都有乡愁,无可非议。然而在我内心深处,我和《海南周刊》结下不解之缘。在缘分的天空下,一期不见,如隔三秋。踏上归途,既然“奔飞的"候鸟"”一时飞不了,“手捧的"候鸟"”何能少得了!情急之下,我想到落户海南的女儿。“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何不要求孩子每期必购《海南周刊》呢?满足老爸读报的心愿,亦见女儿睿智的孝心,两全其美嘛。海南正在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自由贸易港,媒体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远在日新月异海南工作的女儿,摸得着触得着父亲那颗情萦海南的初心吗?相信海南明天更美好,希翼《海南周刊》越办越精彩!
新闻推荐
黎锦俏佳人 美丽大聚会2018东方黎锦旗袍佳人(全国)大赛开始报名 截止时间为11月15日,各大旗袍协会或个人团体皆可参加
黎锦旗袍的魅力。扫码南国都市报微信二维码,了解活动详情南国都市报10月26日讯(记者孙春丽文/图)10月26日上午,由东方市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