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天涯路
□唐雄
最早寻觅天涯海角,是在来海南的第二年,也就是1994年。
天涯海角,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主城区西南方向约23公里处的天涯区,既是三亚的城市名片,也是海南的标志性景观之一。我国古代有“天圆地方”的说法,认为世界是有尽头的,尽头就是天涯海角。
据考证,“天涯”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乐府古诗《行行重行行》中:“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人写天涯的,有东汉蔡文姬“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唐朝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北宋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苏东坡“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等。这些耳闻能详的诗句,超凡脱俗,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时的天涯海角,属于原始、未开发的那种。天,很蓝;海水,特别清澈。放眼望去,烟波浩渺,无边无际,颇有“潮平两岸阔,天地一沙鸥”“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境。海风轻拂,卷起的浪花溅湿了在海边嬉戏玩水游客的裤腿与拾贝女孩的小花裙。沙滩边摇曳的椰树,向每一位到访的客人致意。那时,通往天涯镇的路旁,满是荆棘,当地有些人便钻景区管理松懈的空子,带游客“逃票”,收取“带路费”。一些妇女和小孩,拿着一串串五颜六色的贝壳,以10元一串的价格兜售。
走入景区沿海滩往前走,遇到的第一个石刻,当属谜一般的“海判南天”。这是天涯海角最早的石刻,清代康熙年间进行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地图测绘活动中,主持测绘的苗受、绰尔代、汤尚贤三位钦差于康熙五十三年即1714年,留下的地标性纪念。当时,此地作为南方海天的交汇之处,被选为中国陆地版图的南极地“标志”,中国陆地子午线的“午”点,也是清康熙时期天文大地测量之崖州观测点。每年的冬至日正午12时,太阳正好出现在该巨石东侧的上方,非常神奇。
再往前走不到20米,是1986版贰圆人民币的背面图案,举世闻名的“南天一柱”石刻。清朝宣统元年,崖州知州范云梯巡边至此,看见惊涛之中一根石柱顶天立地,昂首天外,峥嵘壮观,心潮澎湃,感慨万千。目睹清廷腐败无能,外国列强纷至沓来瓜分中国;忆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范云梯雄浑有力地写下“南天一柱”四个大字,寄托忧思,抒发情怀。
沿沙滩往前200米左右,一座十多米的花岗岩小山兀立,上刻“天涯”二字。雍正十一年,崖州太守程哲路过海湾,见“海判南天”巨石立于海滩,构成天然屏障,岩顶高耸天际与蓝天相衬,青山白云环绕,引发感慨,便题写了“天涯”两个字。至于“天涯”下面的“海阔天空”四字,题写者则无从考证。另一侧的“天涯海角游览区”七个大字,为郭沫若1961年题写。而“海角”二字,则为民国抗战时期,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在相邻的巨石上题写。看到那一对对相偎相伴的有情人,在这天之涯、海之角,观赏大海奇景,倾听爱的呼唤,许下爱的诺言。我如同戳中心灵,豁然开朗:天涯海角是历史的遗存,虽历经风雨的千淘万漉,拂去浮光洗尽铅华,却是“天涯文化情结”的地理落脚点和特定载体,给人志存高远、寄寓人生之感悟。
此后几年,我由于工作之故,多次到天涯海角,变化都不大;直到2014年,同学来海南旅游。车至天涯海角,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四个字“天翻地覆”。
掩映在椰子树下的景区大门,原始、自然、古朴。新增加的景点,以海南风土民情为主要特色。黎族风情园,有反映黎族风情习俗,具有图腾柱含义的瑞牛柱;历史名人雕塑园里的路博德、马援、冼夫人、鉴真、李德裕、胡铨、赵鼎、黄道婆、钟芳、林缵统,以及三亚人雕像,栩栩如生;笆篱凝霞景区里,天涯海角星、珍稀观赏植物区、千年海贝、仙人叠石等六大不同类型的景观,集晚霞、芳草、五色石于一体,五彩缤纷,流光溢彩,令人留连忘返;海天自然景区,千姿百态的磊磊奇石,巍然屹立于海天之间,笑傲惊涛骇浪,见证着沧海桑田;穿行于林荫“天涯路”上,观石、赏花、听溪,感觉特别惬意。天涯石、海角石、南天一柱、日月石,被赋予平安石、幸运石、财富石、爱情石的新涵义。毗邻“平安石”的一块石头,有可供攀登的三级台阶,被称作“进步石”。新开辟的电瓶游览车、海上游艇、观光潜艇、动力伞、大象表演、海滨浴场、歌舞表演等项目,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领略历史文化之余,放松身心。
如今的天涯海角,集成热带海洋风光、历史遗迹、中华民俗文化为一体。一曲《请到天涯海角来》,牵引着四面八方游客的脚步,体味浪漫的情趣,感受悠远隽永的韵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胡拥军)11月24日上午,第三届海南世界休闲旅游博览会、第四届海南国际旅游美食博览会与第19届海南欢乐节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