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体系上半年流动性合理充裕 市场利率运行平稳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03万亿,较好地支持实体企业的流动性资金需求;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1万亿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等领域不规范融资在减少。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表示,年初以来,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加强预调微调和预期管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总体看,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市场利率运行平稳。
社会融资增速下滑与加强监管、去杠杆政策效应逐步发挥有关
从结构看,社会融资规模变动有以下特点:
一是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同比多增。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7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548亿元。
二是债券市场融资明显回升。上半年,企业债券净融资为1.0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8万亿元。
三是股票融资有所下降。上半年,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为251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799亿元。
四是表外融资明显多减。
关于广泛关注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下滑,阮健弘表示,这主要与各方面加强监管、去杠杆政策效应逐步发挥有关,比较突出的体现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上。6月末,委托贷款同比下降4.6%,降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月回落5.9个百分点。
“资金运用方面,前期有较多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去杠杆过程中,这些行业的不规范融资在减少。资金来源方面,委托和信托贷款的部分资金来源于理财产品。上半年银行表内资金对表外理财产品投资下降1.76万亿元,其中6月份下降9156亿元,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资金来源明显收缩。”阮健弘说,6月末人民币贷款、企业债券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2.7%、8.7%,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下降的影响。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做好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促进金融机构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预计未来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合理增长。
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平稳较快增长,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回升
贷款投向结构方面,数据显示,上半年,企业及其他单位本外币贷款新增5.19万亿元,同比多增766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新增1.33万亿元,同比多增1.23万亿元,较好支持了实体企业的流动性资金需求。
6月末,企业及其他单位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比全部贷款增速高0.9个百分点。从中长期贷款实际投向数据具体情况来看:
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平稳较快增长。6月末,服务业(即第三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6%,比同期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高1.5个百分点。上半年,服务业中长期贷款新增2.72万亿元,占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量的79.9%。
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回升。6月末,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2%,比上年末高1.1个百分点。上半年,工业中长期贷款新增4354亿元,同比多增1069亿元。
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保持较高水平。6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1%,比同期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高8.5个百分点。
普惠领域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精准聚焦措施成效初显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三次定向降准,引导金融机构将新增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业,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近期,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从政策落地情况看,这些精准聚焦的措施已经开始取得成效。
普惠领域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单户授信5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由以往的低增长转为趋势性回升。6月末,余额7.35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比上年末高5.8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5743亿元,接近去年全年的增量水平;覆盖户数近150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9.9%。6月份,新发放的单户授信500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的平均水平为6.42%,比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
同时,在信贷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积极服务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加大升级力度,改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管控模式。
数据显示,6月末,服务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占全部服务业企业贷款的三成多。
(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需求韧性,库存去化超预期,Q2盈利环比上升,中厚板最为景气。由于一季度需求释放推迟并向二季度集中,同时宏观投资数据也反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