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新闻> 国内要闻> 正文

战国印玺封泥两千多年后“母子重逢”

海南特区报 2018-10-14 08:28

据新华社电当代人会在重要的文件袋上贴封条防止私拆,而在战国到魏晋时代,古人则用绳索捆扎简牍信札,在绳结处加上泥块,盖上印玺,防止私拆。这种泥块就是“封泥”。印玺如母,封泥如子,封泥随信发出后,“母子”就很难“重逢”了。而杭州的一场展览却实现了两千多年后的“母子重逢”。

由西泠印社主办,山东九宫阁齐国文字博物馆和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筹)协办的“临淄新见战国两汉封泥展”12日在杭州西湖孤山北麓的中国印学博物馆开幕。

展览共展出战国两汉时期的封泥115枚和战国玺印1枚。封泥均来自九宫阁齐国文字博物馆,是在山东省临淄区域内出土的,而战国玺印则来自上海博物馆。这枚藏于上海的战国玺印和一枚来自山东的战国封泥居然是一对“母子”,上面的文字都是“戬(职)内币(师)玺”。

古玺印和封泥存量不少,但是印章能与封泥对应吻合极为罕见。

“古代埃及、两河、印度和希腊都有类似封泥的东西,但是它们到了中古时代就消亡了。而中国则化封泥为印章,脉络没有中断。”西泠印社副秘书长孙慰祖介绍说,从清朝道光年间起,封泥陆续出土。起初学者当它们是制作印章的泥范,后来才确定它们是封泥。

新闻推荐

加强防震减灾预警措施,建立高效科学防灾体系 专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以地震及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较为突出。今年我国地震是否处于高发态势?目...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