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不畅是暴力伤医的导火索
9月22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3名医生被病患家属殴打,其中赫英东医生被打最为严重。13日23时许,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通报称,产妇丈夫郑某宇被刑拘,考虑到郑某蕊系在校大学生,且对自身行为真诚悔过,并得到了赫医生的谅解,对其采取取保候审。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详见本报今日09版)
因为产妇达不到剖腹产指征,产妇的要求被医生拒绝,结果被患者家属殴打,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医生造成严重伤害,也破坏着医疗秩序。警方的处理,再一次证明,暴力伤医属于违法行为,向医生挥出的拳头换不来健康和平安,只能换来法律的惩罚。
产妇入院待产,家属的心情都是焦急和充满期待的,可以理解。但是再焦急,也不能不顾实际情况,无视产妇和胎儿安全,应该将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产妇身体指标不达标的情况下,医生才会拒绝家属的剖腹产要求,这不仅是对产妇和胎儿负责,也是对现实的尊重,符合医疗道德和相关操作规定。可是患者却对这些不理解,在沟通中对医生大打出手,这一方面是当事人对医疗规定,甚至产妇情况不甚了解,不能从医学的角度去认识剖腹产对产妇的危害,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其自身道德素养的缺失,对医生的决定不了解,不理解,因此,暴力的根本原因在于沟通障碍,没有充分和顺畅的沟通,才会导致此次事件的发生。因此,应该意识到医患双方沟通机制的缺失,医疗是一个技术活,技术活就会涉及到很多专业理论和行业术语,可是这些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而言,即便医生讲解得口干舌燥,很多时候,还是无法达到沟通效果,这也严重影响着治疗进度,甚至可能因为这种沟通问题导致信息不对称,理解缺失,继而出现一些暴力伤医事件,现实中,这种现象并不鲜见。不理解缘于不了解。很多医疗纠纷都缘于医患沟通的障碍,沟通不畅或者沟通无果,没有达成共识,是导致医患纠纷的主要和根本原因。
因此,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建设,建立充分和高效的医患沟通机制,比如,医生在与患者沟通时,尽量减少使用一些专业术语,尽可能地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理论形象化,比如,可以借鉴生活现象,来解释医疗知识,采取比喻、举例等方式来提升沟通效率。
其次,也可以考虑设立第三方沟通机制,也就是,设立专门的沟通平台或者机制,专门负责为患者解疑释惑。比如,明确专门的人员,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接待和解释工作,介绍病情,讲解治疗方案,明确风险,心理安慰等等,通过这些来满足患者的知情权,起到互相理解的目的,减少纠纷发生,也能将医生从繁杂的解释和沟通工作中解放出来,减少主治医生的工作负担。
□刘剑飞
新闻推荐
新华社深圳10月11日电(记者周科)“点赞一单0.5—2块,日薪80到150块没问题。时间自由,单量不限,多劳多得,工资日结,不收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