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新闻> 国内要闻> 正文

尽孝的样子很美重阳节是你尽孝的“友情提示”

三亚日报 2018-10-17 07:46

寒露过后,黄花红叶,妆点秋光,重阳来到,又是一年登高望远的日子。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为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沿袭至今。新时代下的重阳节有着新表现形式,而它的意义也从先人转向了今人,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今天(10月17日)是2018年的重阳节,如何把重阳节过得有“仪式感”,你需要知道这几件小事。

重阳节来源

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民间还有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等说法。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形成于战国时期,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成为中国传统节日。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重阳节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2006年,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也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当天,人们会通过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来庆祝。

登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的《登高》,都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赏菊花、饮菊花酒。历来重阳节都有观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在古时重阳节又叫菊花节,人们认为菊花是长寿的象征,重阳节期间很多地方都会举行菊花大会、菊花展,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古人在赏菊之余还会和好友饮上几杯菊花酒,赋几句好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做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因此,重阳节才一直保留着饮菊花酒的习俗。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因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佩茱萸和簪菊花。不少描写重阳节的古诗中都提到茱萸。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祈求“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如今亦为“老人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逐渐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首次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本来就有敬老、惜老的意思。“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顺父母,一直也都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每当重阳节临近,相关组织或部门,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为老年群体送温暖、送欢乐;志愿者们也要到老人集中的地方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关怀。儿女们也会抽个时间回到父母身边聚上一聚。

然而,重阳节只有一天的时间,节过完,儿女也好,老人也罢,都将回到平常状态。这说明,尊老、爱老、孝老等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要靠持之以恒的行动。除了“吃、穿”,老人更在乎陪伴。离家近,何不常回家看看;出门在外,那也不妨多打几个电话问候老人。只有这样才能将孝心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由此可见,重阳节是敬老节,也是一个“友情提示”。它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尽孝道必须尽早。尽孝道不仅仅在节日里,平时的行动更重要。

如今,随着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正在向高龄化社会迈进,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为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老年人权益,推进养老事业的发展,这是新时代老人的福气。将重阳节定为法定“老年节”,体现了国家对老年人的关心和重视,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应有举措。

而对个人来说,常态尽孝,才是最美的样子。

(本报记者吴英模)

新闻推荐

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原董事长赖小民被双开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严重违纪违法问题...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