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黑名单”功能一上线 就被吐槽了网友和专家均认为其实质意义和作用不大
昨日,滴滴出行“黑名单”功能上线试运行。这意味着,乘客和司机可以在滴滴App增设的“黑名单”功能中的取消订单、投诉、评价页面选择将对方加入黑名单,之后的12个月内不再为双方匹配订单。按滴滴此前说法,试行期间,加入黑名单后暂不得取消。
不过,“黑名单”功能却成了网友和专家吐槽的槽点,认为其作用“轻于鸿毛”,实质意义和作用不大。
槽点一,拉入“黑名单”后,唯一的后果是司乘互相看不到彼此行程,互不再见,但对于双方而言均没有实质性影响。难道双方利益受损后,拉黑就解决问题了?不少网友建议滴滴根据司机被拉入黑名单的次数而取消其订单或解除其运营资格。其实,乘客和司机再度遇见的频率本来就不高,而且司乘见面的频率与恶性行为并不直接挂钩。
槽点二,拉黑的前提是没有发生致命的安全事故。滴滴此次的大力整顿源自多次年轻女性受害的事故,受害者们都是搭乘后便没有机会再下车,更不必说有机会把司机拉入黑名单。由此看来,滴滴“黑名单”功能对于极度危险事故的发生并无实质作用。
槽点三,如果司机多次被乘客无故拉黑,是否会助长其恶性行为。不可否认的是,在司乘关系中,并非全部是司机损害乘客的利益,也有部分乘客由于个人当时心情或其他与司机无关的问题而将情绪转移到司机身上。若司机“背锅”被拉黑后,是否会“破罐子破摔”?
其实,公众关注的重点在于黑名单制度是否会对司机的不规范行为具有制约作用,从而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中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连蒙通讯员钟泽亮)10月17日上午,一对夫妻因琐事在三亚火车站争吵拉扯,三亚火车站派出所执勤民警耐心劝解,两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