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贸试验区:为内陆开放添动力
据新华社成都11月26日电(记者杨迪余里)自去年8月开工建设以来,成都纽瑞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放射性药物创新平台与产业化项目已基本完成一期建设和生产线装修,并于今年10月取得了环保部门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用于治疗淋巴癌的放射性核素产品有望在明年5月上市。
“公司的产品早上市、早救人,就是造福社会。如果不是赶上了"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我们可能会推迟大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才开工。”公司副总经理邓颖表示,作为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双流区域的首批试点单位,公司与双流区的发改、建设、环保、安监等10多个部门签订承诺书后很快开工,这不仅为公司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还提升了合作伙伴对公司的信任和估值,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
从传统的“挨个部门跑手续”的事前审批模式,向“企业书面承诺、行政机关按承诺书监管”的事中事后监管模式转变,“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可以使生产型企业开工前手续的办理时限从197天优化为60天,压缩70%。记者了解,目前,这一项目投资管理新体制已在整个四川复制推广。
这只是四川自贸区围绕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开展的改革创新之一。挂牌一年多以来,四川自贸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两批共142项省级管理权限下放,99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已探索形成以“公证"最多跑一次"”“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铁路运单金融化创新”为代表的350个制度创新成果。
四川自贸试验区的三个片区分别具有临空、临铁、临江的优势。截至目前,成都国际地区航线已增至111条,有力带动了国际客货运量的持续增长;成都国际班列累计开行3000余列,打通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海铁联运通道,站点遍布境外22个城市、境内14个城市;泸州港已开通直达日韩、台湾、香港等近洋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0%。
通过整合集成三种优势,四川自贸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多层次、多维度的开放格局初具雏形:深化“3区+N园”模式创新,在省内自贸区范围外建设一批与自贸区协同改革的“先行区”;川南临港片区与成都天府新区片区共建“无水港”,共享启运港出口退税等政策红利;建立川粤自贸试验区合作机制,与广西、甘肃等签订合作协议,与全国17个城市开展政务服务异地互办合作;与乌鲁木齐、兰州、西宁等开展中欧班列“集拼集运”联动试验,稳步提升重载率。
位于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的“中国—欧洲中心”启用一年多来,已吸引48家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办事机构入驻,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对欧综合交往平台和中西部地区对欧交往合作的新窗口。
通过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深居内陆的四川不断提升开放经济水平。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11月25日是联合国确立的“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设立的目的在于消除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据中国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