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老师张正波的涉毒生意 武汉“绝命毒师”案重审,庭中焦点在于争议“4号”是否是毒品
化学老师的生意
张正波被抓之前是海归博士后,系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博士。
在2000年左右,张正波还只是化学系有机教研室的一名讲师,就参与了校外的“生意”。
一位加拿大华人通和化学系里签了一个课题,委托学校合成几种苯乙胺类化合物。张正波参与了这个课题,成功合成了两种“化工中间体”:2,5-二甲氧基-4-丙硫基苯乙胺盐酸盐和2,5-二甲氧基-4-溴苯乙胺盐酸盐。系里把合成所需要的原料、步骤都告诉了汤兴国。从那以后,汤兴国开始自行生产,再寄给那位加拿大华人进行销售。
2005年7月19日,张正波和大学同学杨朝晖、朋友邢杉合伙成立了武汉凯门化学有限公司(下称“武汉凯门”),专门生产这类定制“化工中间体”,销往国外。
一开始,主要业务都由张正波来负责。张正波通过邮箱把报价等信息给客户发过去,达成合作意向后,张正波再安排员工把样品快递给客户,客户满意才算正式发货。
2007年,张正波前往澳大利亚攻读博士后,大多数业务都转给了杨朝晖等人。在他出国期间,公司研发了一些新产品。其中,“4号”(3,4-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成为了公司的主打产品,主要销往美国。
2009年张正波回国后,只负责新产品研发和合法性审查。
2014年1月1日起,“4号”在国内被列为一类精神药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私自生产,只能由国家指定的生产单位按计划生产。
被截获的包裹
2014年11月25日晚,武汉凯门寄往美国的一个包裹突然被海关查抄了,包裹内装的正是“4号”。在此之前,武汉凯门的包裹有过几次被国外海关查扣的经历。武汉凯门员工冯静的应对方式是,向国外海关出具产品虚假品名的情况说明,如果海关仍不放行,再为客户补发。
张正波虽然负责产品的合法性审查,但他说,他只查新产品的合法性,对旧产品并不关心。张正波在二审法庭上坚称,他在2014年6月底7月初才从冯静处得知“4号”违禁。
但公司有员工称,张正波在2013年底或2014年初就知道“4号”被禁,对如何处理“4号”,他没有给出明确指示。
在“4号”被海关截获后,张正波便回武汉清查其它旧产品。张正波发现,除“4号”外,“5号”“13号”“25号”和“29号”都在2014年起实行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上。公司决定停产停售,把已经生产的“4号”打包封存在仓库的木柜子里。
研发“4号代”
等了许多天,海关没来。杨朝晖觉得“安全了”,继续接其他订单。
2015年过年期间,张正波和杨朝晖等人在一起吃年饭,饭桌上,张正波提出要销毁“4号”,杨朝晖拒绝,杨朝晖还是想把之前订单都完成。
杨朝晖的固执让冯静越来越害怕,萌生了辞职的念头。张正波知道冯静要辞职后,下定决心要销毁“4号”。
2015年3月的某一天,张正波找到公司一员工,让他把“4号”处理了。该员工把封存的“4号”从木柜子里拿出来,倒进了一个套有蛇皮袋的固废桶里。过了几天,这个蛇皮袋被当作固体废物运走了。
但“4号”是公司的主要产品,“"4号"被销毁以后,公司的生意变得很少。”杨朝晖说。
此时,有客户建议,可以在做“4号”的最后一步时,用乙氨基来代替甲胺基,做出来的产品叫3,4-亚甲二氧基乙卡西酮。虽然它的效果不如“4号”好,但功能与“4号”类似,且在中国不被管制。
张正波安排公司的技术人员立马开发这个产品,将其命名为“4号代”。但他们没想到的是,“4号代”只做了5千克,海关就找过来了。
经武汉海关调查,自2014年1月1日起至案发,在武汉凯门生产、销售的化学物质中,“4号”“5号”“13号”等8种化合物均为国家管制的一类精神药品,共计生产253.313千克,销售237.204千克。
生产1000克“4号”,需要材料成本三四千元,然而售价却高达一万三四千元。2014年,武汉凯门总共生产销售了96.985千克“4号”,比剩余产品加起来的总和还多。
据此,武汉海关缉私局认定,“犯罪嫌疑人为牟取暴利,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精神药品,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三百四十七条第一款、第五款之规定,涉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法律的灰色地带”
2015年6月16日,张正波被海关人员从公司带走后,因涉嫌走私毒品罪,被刑事拘留了。
华科化院有机所所长龚跃法听海关人员说张正波在做精神药品后,很吃惊。“老师应该都知道有精神药品管制目录,不论在学校设备处的网站,还是其他网站,都很容易找到”。
在龚跃法看来,张正波的行为是在打法律的“擦边球”。
2015年9月10日,张正波在看守所接受海关讯问时承认,所做的精神药品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是有可能被国家列管的。但张正波不认为公司制售的是毒品。
2017年4月21日上午,武汉市中级法院一审宣判,“张正波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判决一下来,张正波开始向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上诉。2018年5月2日,湖北高院裁定张正波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2018年11月27日上午,此案在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1号法庭二审开庭。
张正波辩称,当年入股武汉凯门的目的是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进行“产学研转化”,公司享受东湖高新技术区创新企业补贴,还拥有两项国家专利。“从一开始,我们的目的就不是制造、贩卖毒品”。
在法庭上,张正波否认了“4号”是“3,4-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的说法。张正波称,“4号”是“3,4-亚甲二氧基卡西酮”,与“3,4-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成分不同,也不在《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目录》上。
庭上,公诉人仍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指控张正波,控辩双方围绕着“4号”及其他受管制的精神药品是否是毒品展开了辩论。
公诉人认为,一方面,武汉凯门没有生产精神药品的资质;另一方面,其生产的管制精神药品都在《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中,说明它们在我国不具备药用价值。
张正波的辩护律师朱明勇认为,“4号”能用来制毒,也能用来做药。检方没有查明“4号”的去向,未能证明“4号”流向了吸毒贩毒人员,不能将其认定为“毒品”。律师对其进行无罪辩护。(新京)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天津11月28日电(记者周润健)天文专家介绍,即将到来的12月天宇将先后上演“金星最亮”“双子座流星雨极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