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越来越不急结婚? 调查显示:上海女性初婚年龄逾28岁
“怎么还没对象?打算什么时候结婚?”你有没有这样被长辈问过?这样问题的背后,也映射出了年轻人晚婚的现象。据上海市妇联公布的“改革开放40年上海女性发展调研报告”显示,女性初婚初育的年龄大幅提高。综合
上海:女性初婚年龄提高幅度高于男性
与全国相比,上海男女的初婚年龄提高速度高于全国水平,且女性初婚年龄的提高幅度高于男性。
截至2015年,上海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龄分别为30.3岁和28.4岁,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5.0岁和5.4岁,比2010年分别提高了1.5岁和1.9岁。2015年,上海女性的初育年龄为29.0岁,已经高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与欧盟平均水平持平。
比较2005年和2015年的有配偶人口比例可知,女性有配偶的比例在各年龄段都有下降,且在25-29岁年龄组降幅达11.5%,30-34岁年龄组降幅也达7.6%。也就是说,在过去10年中,男性青年的婚姻状况变化不大,而女性青年的婚姻状况发生显著变化。
全国:结婚人数和结婚率双双下降
据民政部发布的《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063.1万对,比上年下降7.0%。此外,2017年全国的结婚率为7.7‰,同比降低0.6个千分点。据媒体报道,这也是该项数据自从2013年达到9.92‰的峰值后,连续第4年出现下滑。
而结婚人数和结婚率双双下降背后,婚龄普遍推迟是其背后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从1990年至2017年,我国育龄妇女平均初婚年龄推迟4岁多,从21.4岁提高到25.7岁,并有继续走高趋势;平均初育年龄也从23.4岁提高到26.8岁。
从生育的孩次分布看,近40年,妇女高孩次生育明显下降。从1982年到2017年,我国三孩及以上孩次占比从30.3%下降到6.7%。2017年新一轮政策调整以后一孩生育占比有所下降,但低孩次生育已成主流选择。总体来看,30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生育观念转变,使得“少生优生”成为多数人的自愿选择。
探因
主客观因素影响初婚年龄
对此,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车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晚婚现象的原因很多元,例如,主观方面,如今的年轻人更加独立,受教育程度更高,他们更愿意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客观因素里,社会发展也给年轻人带来了更多的生活压力,影响婚恋的社会因素更复杂,这些都会对初婚年龄产生影响。
择偶观转变女性最明显
董汪洋一直从事婚姻家庭研究,同时也是青岛市心理咨询培训师、婚姻家庭培训师。她认为,现代择偶观发生变化也是导致初婚登记年龄推迟的重要原因。而且随着年龄增大,单身青年找对象就变得更加困难。
此外,董汪洋认为,结婚晚也与工作压力大、趁年轻多忙于事业等因素有关。“很多年轻人对我说,我如果结婚了就要生孩子,职场怎么兼顾?影响了晋升怎么办?他们会有所恐惧和顾虑,其中女性尤为明显。”
数据
近七成单身女赞成晚婚
某婚恋网站发布的《2018单身女性调查报告》,也佐证了董汪洋的观点。这份报告针对单身女性婚恋状态、婚恋态度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显示,女性最新理想晚婚年龄为27-30岁,近七成单身女性对晚婚持赞成态度,认为心智成熟之后再结婚,能使婚姻更加稳定。在选择晚婚的原因方面,40%的单身女性认为晚婚是因男女择偶的主客观条件增多,25%认为结婚需要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多导致晚婚,19%因女性独身主义而晚婚。
新闻推荐
上接A01版三国要致力于建设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体系,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加强在经济和金融领域、包括二十国集团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