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新闻> 国内要闻> 正文

锣鼓书 江南调

海南日报 2018-12-10 07:38

锣鼓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铿锵有力的锣鼓节奏,抑扬顿挫的声腔曲调,配上咿呀柔美的沪语,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故事正娓娓道来。这,就是锣鼓书——一项曾被遗忘的民间说唱曲艺。

锣鼓书,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漫长的民间艺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锣鼓书发展至今,已经过了一千八百多个年头,荟萃了无数艺术家的耕耘,成为了江南都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锣鼓书最初叫“太保书”,顾名思义,是古代人民为祈祷丰收、太平等所作的民间信仰仪式。依附着年复一年的“祈福保泰”民族社祭活动,锣鼓书获得了长期传承的生存空间。

“南渡遗俘说牲猪,刘王香火奉专祠。郎来要看钱幡会,记取钱幡上庙时。”(《申江棹歌》,姚养怡抄本)

这首竹枝词是宋末到元明清时代锣鼓书流行在江南的真实写照。此时的锣鼓书已经由北方的发祥地南传到了吴越地区,并且得以立足繁衍以至于广为流传,于是便有了“挑着担子赶庙会”的热闹景象。

锣鼓书后来脱离了庙会流入民间,使得曲样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上海开埠后开拓了一定的文化市场,说唱曲艺成为了文化的热门行当,如苏州评弹,扬州评话等,锣鼓书也走进了茶馆书场热烈地开唱了。艺人以绘声绘色的吴方言说故事,以韵味浓郁的东乡调唱曲子,以生动形象的动作演人物,显示了锣鼓书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锣鼓书的鼎盛期,为建国之初的“沪书”,艺人团队也得到蓬勃发展,仅上海南汇县就有一百零八将,内容逐渐发挥出娱乐、社教的功能,标志着锣鼓书在真正意义上进入了鼎盛和兴旺阶段。

新闻推荐

嫦娥四号飞天在即 首巡月球背面

2018年8月15日,嫦娥四号任务着陆器外观设计构型公布。新华社发(国家国防科工局供图)近期,我国探月工程又有新任务,嫦娥四号月...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