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天然万古新 李白《望天门山》诗赏析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品读嘉宾:李静,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词学。
李白喜欢写自然山水,擅长写自然山水。在李白的笔下,每一处山水仿佛都充满了灵气,那么壮阔磅礴。《望天门山》就是这样的一首诗歌。
公元725年,李白从四川出发,乘船沿江东下,当船行到今安徽境内的天门山时,李白为眼前所见到的壮丽景色所倾倒、所折服,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天门山山水的名作。
这首诗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壮阔磅礴。
诗歌的第一句就气度不凡。“天门中断楚江开”,第一句就扣题来写,写天门山所在的地理位置。天门山是怎样得名的呢?天门山,在今天的安徽境内,由长江边上的两座山组成,当涂县东梁山和江对面的和县西梁山两座山对江而立,好像是上天所设的两扇门,因此叫天门山。
楚江,是长江流经古楚地的一段,位于今天的湖北、安徽一带,在先秦时期都是楚国的属地,长江流经这里,所以称楚江。
长江从三峡奔腾而下,气势如虹,它那巨大的冲击力仿佛一下子把天门山冲断,把它从中间劈开,变成了两座山。在两山夹峙下,山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山因水而变得更加奇峻,水因山而变得激流澎湃。
于是就有了下一句:“碧水东流至此回”。长江流过天门山,因为山的阻隔,折向北流,碧绿的江水流到这里,因为天门山而回旋转折。这句诗,乍一看是写江水,实际上是明写江水,暗衬天门山,依然是在写天门山。正是因为山的峻拔和山的阻挡,才有了水的激荡、水的汹涌和水的转折。
“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诗看似平平,甚至与诗歌的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有重复之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如果说诗歌的第一句更多着眼于山的形势,描写的是山的静态之美,是一种全景式的展示,那么这句则是突出一个“望”字,写作者的所见。
李白乘船东下,由远而近,天门山的形象由最初模糊的大致轮廓,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于是便有了“青山”这样一个词。如果不是在作者的视线范围之内,也就无所谓“青”或“不青”之说了。
随着诗人乘坐的小船越来越近,不但山色逐渐清晰起来,而且看上去就像山在朝着诗人的方向移动一样,这是视觉上的一种错觉。我们平时坐车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经验,当车达到一定的速度时,两旁的树木或建筑物迎着向我们飞奔而来,然后向后倒去。所以这里用了一个“出”字。这里的“出”和下句的“来”是相对而言的,有一种由内而外迎出来的感觉,这就把天门山写活了,仿佛两岸的青山也通了灵性,向着诗人的方向迎了出来。
于是就有了诗歌的最后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一片”是“一片孤帆”倒装,就是一只孤单的小船,帆代表船,古代人常用局部代替整体。“日边”,就是太阳边上。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李白乘船从西边的四川来,所以说是“日边来”。如果说诗歌的头两句主要是对照来写,写山和水的对照,那么这一句和上一句也是对照来写,是写山和船的对照,山的迎出和船的奔来,山的高峻和船的渺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依然是写山的壮阔之美。
这首诗同李白的许多奇特山水诗一样,最大的特点是自然。元好问有两句话“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那是评价陶渊明的诗歌的,挪过来评价李白这首诗,一点也不为过。
这首诗歌没有深奥的道理,没有生僻的字词,李白却将眼前所见的壮美景色化成了一首诗,让它永远地留存在世人的心中,它是如此自然,又是如此逼真,就好像一幅绝美的山水图,把天门山的美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记者胡喆)记者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我国首款全复材多用途无人机——翼龙I-D无人机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