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客谈瀛州隐私维权不能只靠个人“死磕”
■张永生
关于@花总丢了金箍棒(简称花总)隐私维权的新闻最近又在网上引发关注。
去年11月,花总在其微博上曝光了酒店卫生乱象,有图有真相,引爆舆论。孰料,短短几个小时后,他的个人信息便被一家酒店的员工晒上网,目前已有270多个与酒店行业相关的微信群中出现他的个人信息,这让他成了网络上的“透明人”,并频遭安全威胁。然而,隐私维权路上的花总可谓举步维艰:奔波近两个月,花费十余万元,信息泄露的源头在哪,依然不得而知。日前,面对媒体采访,他再次吐槽:“非常难受,但只能死磕。”
问题出现了,不是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是试图解决揭露问题的人,至少也要给其制造点麻烦,让其不得安生……这,似乎是一些人对待问题及社会监督的惯常态度,那些被花总的爆料戳中痛处的酒店经营者,显然对此“心有戚戚”。正因如此,法律明文规定要切实保护举报人的个人信息,公众呼吁严惩泄露爆料人隐私的报复行为。况且,诸如花总这样的爆料,一不是发泄私愤,二不是肆意抹黑,而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有关部门更应当挖出泄露他们个人信息的源头,以正视听,以儆效尤。
古人言:“赏一人而天下趋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道理,即人们会从身边的例子中汲取经验教训,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想想看,当人们看到花总维权之路走得那么艰难,将会在心中留下怎样的印象?他们会不会觉得,连网络知名人物尚且因爆料黑幕成了“透明人”,维权还得靠个人单打独斗,自己今后还是少管闲事,以免引火烧身?如果真是这么想的,那么,这种心态一旦固化,在遇到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时,人们可能会更多地选择明哲保身,而不是“路见不平一声吼”。
维权隐私不能只靠个人“死磕”,关键还得监管者撑腰。当然,也要看到,隐私维权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挖出信息泄露的源头并非一时半会的功夫。毕竟,网络空间那么大且又很复杂,不负责任的人随便抛出一个信息,就够有关部门查上一段时间。但越难越是揪住不放、一查到底,越能体现保护举报人的诚意,越可以让花总们及公众安心。
新闻推荐
1月16日上午,陕西省黄龙县人民法院在延安市对闫宏伟等24名被告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公开宣判。被告人闫宏伟犯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