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向前公公借12万不还 没写借条称是彩礼或是资助,法院认定为借款判借款人归还
前儿媳向前公公借款不还
2008年,贵州男子王某与荆某通过网络聊天相识后,建立了恋爱关系。2011年10月,双方在湖北冷水江市举行婚礼,随后夫妻两人回到昆明居住生活。2015年8月,王某与荆某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民政局登记结婚,后因感情不和于2017年8月经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调解离婚。
在婚前,荆某以做生意资金紧张为由,向王某的父亲王某某借款12万元,并且口头承诺生意好转会把钱还给他。2014年6月6日、2014年6月11日,王某某分两次共转款12万元到荆某账户。考虑到儿子与荆某已经举行了婚礼,为了不伤感情,王某某没有要求荆某出具借条。
如今,王某某已年近7旬,身体每况愈下,多次住院治疗,退休养老金早已不能维持生活和住院费用,同时还有所欠债务需要归还。王某多次向荆某提出还款要求,可荆某以各种理由拒绝还款。
2017年6月,荆某向法院起诉离婚,王某在答辩状中要求荆某归还王某某12万元借款。由于借款发生在结婚登记前1年多,非夫妻共同债务且王某并非出借人,因主体不适格,故法院在离婚诉讼中未作处理。离婚后,荆某更是明确表示不会还款。
王某某无奈,于2017年9月向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荆某归还借款12万元,王某也作为第三人成为被告。
被告荆某辩称,收到原告的12万元是事实,但该款项的支付时间是在两被告登记结婚前,结合两被告的关系,该款项不应该是借款,应该是按照风俗给付的彩礼或是未来公公对两被告的资助。而该案证人、被告荆某的父亲荆某某表示,两被告2011年10月举行婚礼后,原告给付彩礼时,其已将10680元彩礼退还给了原告。
前儿媳被判令归还借款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原告王某某转款12万元到被告荆某账户时,两被告已经举行婚礼2年多,该款项不符合彩礼的特征,显然不具有彩礼的性质。因此,法院认定12万元的性质为借款。
从两被告离婚庭审笔录的内容看,被告王某陈述其与被告荆某于2012年开始同居生活,并提到“我父亲欠着外债时还借了12万元给她”,由此可知,原告转款到被告荆某账户的12万元虽然是在两被告登记结婚前,但却是发生在两被告同居生活期间。因此,法院判决由被告荆某、王某承担连带责任,归还原告王某某借款本金12万元。
虽无借条但借款事实存在
云南博政律师事务所律师司佐洋认为,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该案中,从原告王某某、被告荆某的陈述及离婚案件庭审笔录中被告王某的陈述内容看,原告及两被告对于原告分两次共打款12万元给被告荆某的事实均是认可的,原告提交的银行转账凭证和银行卡明细也证实了转款事实的存在。因此,该案借贷关系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被告应当向原告返还借款本金12万元及逾期利息。
律师表示,原告借款时之所以未要求被告出具借条,是因为当时原告的儿子王某与被告两人是恋爱关系,原告担心如果要求被告打借条会影响两人感情,碍于情面而没有要求被告出具借条。此外,借款时原告远在湖南老家,被告是在昆明通过电话借款的,双方不具备出具借条的现实可能性。虽然原、被告之间的借款并没有对应的借条,但并不能否认借款事实的真实存在。
律师建议,借款时,当事人一定要签订有效字据,如借款合同等。如果存在特殊情况不能出具相关证明的情形,也要保留好转账记录和相关证据,尽量从银行转账,切勿现金交易。(云法)
新闻推荐
自2019年1月8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工信部、公安部等多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