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股终止重组商誉让高估值回归
二级市场的剧烈变动以及“高商誉”的严监管,正在为并购重组增加难度。
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有19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并购重组。从原因上看,市场环境变化为主流因素,这导致并购双方在交易对价、业绩承诺等核心条款上无法达成一致。
业内人士认为,深究来看,二级市场估值体系已经发生较大的变化,一方面受行情影响下移,另一方面监管紧盯高估值并购。并购重组定价有望回归合理空间。
2月19日,银亿股份(000981)宣布终止收购宁波艾礼富100%股权计划,资金链是主要原因,一方面投资方尚未确定;另一方面短期内资金周转困难,债券面临违约。这是公司经营困境导致重组“流产”。
而在15-18日期间陆续终止并购重组的则有4家上市公司,麦趣尔(002719)、得利斯(002330)、ST东海洋(002086)等公司均谈到相似原因,即双方未能对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比如交易对价、业绩承诺、标的估值。
深圳一家券商投行人士19日表示,“市场经过一轮下跌以后,估值中枢整体下移,评价标准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对标的来说身价没那么高了,所以并购活跃度不及往年。价格谈不拢是常见现象。”
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为主要原因,而监管则是另一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随着“高商誉”问题成为上市公司业绩的压制因素,并购重组高溢价收购已经被监管层重点关注。
多名人士看来,经历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变化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会逐渐理性,交易对价回归合理水平。
“目前经济形势不好,业绩承诺期到期后,标的利润不达标,上市公司商誉爆雷;即使标的基本面不算太差,但因为市场环境大幅下滑,上市公司也感觉到资产买亏了。”深圳一名并购领域的PE人士19日谈到。
在他看来,市场教育需要过程,上市公司行为未来会更为谨慎,不会动辄高溢价并购。
“溢价跨界并购过去往往是为了做市值管理,通过讲故事方式吸引投资者买入,炒作股价,将估值泡沫一直吹大,但这种手段在目前已经不灵验了,股价不会因此有起色。从这两个角度来看,高溢价很难落地。”该名PE人士谈到。
业内认为,并购严监管下,监管层会强化对并购标的估值的约束。在尊重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的前提下,重点监管“高估值、高溢价、高承诺”的并购重组交易,加强对标的资产估值合理性的关注,从严审查高估值方案,引导标的估值回归合理水平。(21世纪)
新闻推荐
■李延霞民营企业贷款比重应进一步提高、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建立健全尽职免责机制……中办、国办近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