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淡季”效应节后IPO申报出现“空档期”
2月今天结束,但这个月的IPO申报数量只有2家。与此同时,IPO发审会也有些冷场,上一次的发审会还是发生在1月29日。
多位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这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因为2月是IPO企业申报的传统淡季,导致IPO申报淡季的因素则在于春节效应和补充年报。有投行人士表示,通常IPO申报的基准日是12月31日,但要赶在1月、2月前完成年报,时间是很紧张的,“即便年报出来,还需要做材料。”
2月IPO申报数量不多
今年2月,申报A股IPO的仅有浙江浙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贝仕达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申报日期分别是2月1日、2月15日。另外,最近一期的IPO发审会还是在1月29日召开的。
为何今年2月的IPO申报数量如此之少?
记者采访多位投行人士发现,春节和申报“淡季”是IPO申报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春节前后IPO常规披露少。”国泰君安西南投行总部执行董事董建坤和上海新古律师事务所王怀涛律师均如此表示。
“这个是每年的惯例,不需要大惊小怪。”西部证券投资银行总部董事总经理王克宇告诉记者,对券商投行部门的申报工作来说,基本1月、2月是空档期。
记者通过Choice统计数据发现,从历年的申报数据来看,1月、2月的IPO申报数量确实不多。具体来看:今年1月及2月,IPO预披露公司数量是8家。去年同期,IPO预披露公司数量是20家,但2月仅有1家企业申报了IPO。2017年同期,IPO预披露公司数量是23家,2月申报IPO企业数量达到7家。2016年同期IPO预披露公司数量是9家,2月申报的数量为0。2015年同期IPO预披露公司数量是4家,2月申报的数量仅有1家。
一直是传统淡季
为何历年2月是IPO申报淡季?“补年报。”中航证券某投行保荐代表人对记者表示。综合受访投行人士的说法,这与申报基准日和补充年报数据有关。
王怀涛表示,根据IPO发审相关规则,IPO申报企业财务数据有效期为“61”,即正常情况财务数据有效期是6个月,特殊情况可延期1个月,“申报时间距离最近一期资产负债表日六个月以上时,需要补充一期的数据。基于这个原因,大家选择6月份或者12月份申报的较多。”
“通常大家以9月30日为基准日申报的不多。每年基本上集中申报都在五六月份,特别是6月份申报的非常多。”王克宇表示,基准日是指报告期的最后一天,这一期都是季度末或者说半年末。王克宇进一步分析,通常IPO申报的基准日是12月31日,但要赶在1月、2月前完成年报,时间是很紧张的,“即便年报出来,还需要做材料。”
有意思的是,2月份递交IPO申请的企业,它的审计、保荐也更为勤快,报告期截止日期大多是12月31日。如深圳贝仕达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叁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时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另外,因为财务审计报告有效期的关系,申报IPO的企业也会加紧在6月前完成。“财务审计报告有效期是6个月,那么到6月底,财务报告也失效了。”王克宇表示。
王怀涛还告诉记者,申报时间放在6月份,这也会让券商、律师、会计有充分的讨论时间,“这样可以修改招股说明书一些错误和数据,大家习惯放在6月和12月。”(每经)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A股市场正在发生重大转折,截至上周五,A股今年以来涨幅在全球主要股市中列第一,“领跑”全球。A股市场走强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