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热点> 多彩国内> 正文

张大千的三幅肖像图

海南日报 2019-05-27 07:19

《张大千三十九岁自画像》《大千居士自写乞食图》《张大千三十四岁画像》 徐悲鸿 作文\本刊特约撰稿王凯

著名画家张大千生于1899年5月,今年恰好是这位艺术大师诞生120周年。

张大千一生作画无数,尤喜自画像,他的一些画坛至交也为其画像甚多,据说张大千传世肖像画竟有百幅以上,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令人咂舌。今天看来,这些创作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肖像图,其实就是张大千一生的真实写照,也可以说是他的一部“绘画体传记”。

A

大师绘像赠大师

张大千出生在蜀中一个美丽小城内江,本名张正权。1919年夏,张正权从日本京都公平学校毕业,回到了上海。这时家里来信告诉他,天府之国及近年来军阀混战,兵荒马乱,时局不稳,民不聊生,希望他暂缓回川。

接到家书后,张正权便留在了上海,拜沪上最有名的大书法家曾农髯为师,学习书法。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时,与他青梅竹马的未婚妻谢舜华在家乡突然病故。受此打击,张正权万念俱灰,竟然产生了遁入空门的想法。1919年冬天,张正权在松江县禅定寺正式出家,当了一名僧人,该寺住持逸琳法师为其取了一个法号“大千”。

所谓“大千”者,是佛说“三千大千世界”之略语。后来在家人特别是母亲逼迫下,张正权还俗结婚,但保留了“大千”这个名字,作为曾经出家的纪念。

张大千婚后重回上海学习书法和绘画,以模仿石涛画而闻名画坛,很快便在京沪书画界和收藏界声名大震。后来张大千与兄长张善子遍访名山大川,探幽访胜,登高望远,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给张大千提供了创作灵感和丰富营养,他用心领会,融会贯通,终成一代大家。

1932年初,为了向全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和艺术,著名画家、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徐悲鸿决定筹备一个“中国美术展览”,远赴欧洲展出。张大千听说此事非常高兴,马上将自己的多幅人物、花卉和山水作品送到徐悲鸿处,以供选用。

徐悲鸿非常喜欢张大千的作品,也是他最好的朋友。张大千成名后,社会上和美术界出现了许多流言蜚语,对张大千的才学和人品指指点点,识才又爱才的徐悲鸿多次在报刊和公开场合为张大千辩护,极力褒扬他的绘画艺术。不仅如此,徐悲鸿还根据自己对张大千艺术的深入了解,认为其成就已远远超过明、清诸大画家。徐悲鸿甚至提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评价:“张大千,吾国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矣!”徐悲鸿的这句话让张大千陶醉、回味了一辈子,当然也感激了一辈子。

收到张大千作品后,徐悲鸿非常感动。不久徐悲鸿带领学生到北平参观写生,他想起张大千即将年满34岁,于是为其画了一幅肖像画,起名为《张大千三十四岁画像》,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大千。

徐悲鸿的这幅肖像画是一幅中堂立轴,水墨淡设色。画中张大千身穿棉袍,坐在画案前,双目炯炯,面露微笑,美髯垂胸,精神焕发,双手拂纸,似乎正要下笔作画;画案上放着砚台、毛笔、裁纸刀和水盂。画面虽然简洁,却是形神兼备,惟妙惟肖,是徐悲鸿人物肖像画中的上乘之作。

徐悲鸿在画上题了一首五绝:“其画若冰雪,其髯独森然;横笔行天下,奇哉张大千!”然后又写了跋:“大千道兄三十四岁像,悲鸿写之于燕京。”

这幅作品张大千一直保存在身边,1949年去国后由张大千兄长保存,后被四川省文物部门收藏,现藏于四川省文物总店。

大师画大师,名人题名人,此亦画坛一佳话矣。

B

魔窟画像明心迹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张大千正在上海,但他的家眷和大部分藏画却都在北平。张大千心急如焚,于7月中旬匆匆赶到古城,准备将家人和藏画带回南方。

张大千到北平后,发现市面上还比较平静,戏园子照样唱戏,店铺也正常营业,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可怕。为了慎重起见,张大千专门找了画坛老友、著名亲日派汤尔和咨询,汤尔和向他保证绝对没有问题。张大千不知汤尔和此时已经落水当了汉奸,竟然听信他的话,在北平住了下来。后来张大千又被日本宪兵队无缘无故关押了一个多月,北平一些汉奸报纸竟然登出“著名画家张大千,因为污蔑和侮辱皇军,已于昨日被枪毙”的假新闻。

张大千后来虽然被日本人释放,但绝不允许离开北平,随时都会遭遇不测。这是张大千一生中最为黑暗的日子,窒息得连气都喘不过来,他时常想起老家四川,想起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张大千知道父老乡亲都在关注着自己的安危,也关注着自己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如何表达自己对日寇侵华的愤怒,如何表明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心迹呢?张大千决定画一幅自画像作为回答。

画作很快便完成了,取名《张大千三十九岁自画像》。画中的张大千戴着高高的东坡帽,穿着对襟汉服,盘腿坐在蒲团之上;在他身边,是一株苍翠的老松,枝干如铁,松针似钢,苍鳞多节;张大千前面是一道潺潺流水,虽然有黑石挡道,但却阻挡不住溪水一路奔向西南。这幅自画像正是张大千一片丹心的展示,表现出画家对西南大后方和巴蜀故里的向往和思念。

张大千还在画上题了一首《浣溪沙》,词云:“十载笼头一破冠,峨峨不畏笑寒酸,画图留与后来看。久客渐知谋食苦,还乡真觉见人难,为谁滞留在长安?”张大千画作和词中含义不言而喻。

由于上海等地盛传张大千已经遇害,有人甚至模仿张大千的笔墨与风格,伪造出上百幅假画,以“张大千先生遗作展览”的名义牟取暴利。张大千趁机向日本人提出回上海辟谣,日寇也不愿背上杀害著名艺术家的黑锅,于是将张大千放回沪上。不久,张大千便辗转去了大后方重庆。

C

大千自画乞食图

1949年后,张大千离开成都,辗转台湾、香港、印度、阿根廷、巴西等地,成为漂泊四方的游子。

1953年,张大千途经巴西圣保罗,见这里的地形、风貌与家乡成都平原极为相似,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便买下一块土地,建了一座园子。张大千在园子里种上了松、柏、竹、杨柳,还有梅花、芙蓉、海棠、牡丹杜鹃等中国树木和花草,又结合苏州、北平、浙江和四川园林的特点,挖水池,造假山,摆盆景,养动物,把这个花园建成了有着浓郁中国色彩的美丽园林。

这个花园原名柿子园,据古书记载,柿子有寿长、多荫、无鸟巢、无虫、霜叶可赏、嘉实、落叶肥大等七德,张大千又给它加了一德:柿树叶泡茶可治胃病。张大千在巴西的这个园子从此便被命名为“八德园”。

张大千在“八德园”一住就是十几年,1960年代末,巴西政府准备在“八德园”一带建水库,张大千不得不离开巴西,来到美国旧金山南边的小城卡米尔。在这里,张大千又营建了一座中国园林“环碧庵”。

移居美国后,为了宣扬中国文化,也为了自己一大家人的吃饭问题,张大千不停地作画,也马不停蹄地举办画展。他先后在美国卡米尔的拉奇美术馆、洛杉矶的考威客美术馆、纽约市文化中心、纽约圣约翰大学、波士顿美术馆和香港、台湾等地举办展览。张大千当时虽然名声显赫,但他还要为生计四处奔波,卖画为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犹如沿街乞讨的乞丐”。在这种背景下,张大千画了一幅《大千居士自写乞食图》。

这幅自画像是张大千在美国“环碧庵”所作,画中的张大千一手拖着一根竹棍,一手拿着一只破钵,作乞讨状。张大千在左上角题了四行小诗:“左持破钵右拖筇,度陌穿衢腹屡空。老雨甚风春去尽,从君叫哑破喉咙。”据知情人透露,这是张大千一生中经济上最为困难的时期。

据说张大千的自画像一般都是随画随送,唯有这幅乞食图却是随身携带,可见大千爱之深。迁居台湾后,张大千将此画送给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张大千去世后,这幅乞食图被摹刻在张氏旧居石碑,陪伴着这位老人。

大千居士如若地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新闻推荐

13家国内航企向波音索赔 中国航协:预估国内航司共损失40亿

据悉,截至目前,国内运营737MAX的13家航空公司均已向波音公司提出了正式索赔。按照民航资源网数据,截至目前,国内航空公司共运...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