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倒插门”
关于李白的“倒插门”,一个原因是李白出自“胡地”,在回到巴蜀江油偏居后(当时亦称为西南夷),那里也杂居着以“羌胡”为主的许多少数民族,他必会受到当地婚俗世风的影响。所以,对于深具豪放本质的诗人李白来讲,他是不会在意内地汉人的世俗之见的。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与李白想当官的抱负有关,“倒插门”给了他这种机遇。
八斗之才的李白,从少年时代起就有非凡的抱负和济世的雄心,早就表示“已将书剑许明时”。然而,抱负也好,雄心也罢,要实现哪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金陵,李白进行了干谒活动,前后持续将近半年时间,拜谒的名官显宧和社会名流已不计其数,虽说他们对李白的才华和学识褒奖有加,都表示愿为李白出力奖掖和提携,但一说到具体的荐举或制举,那些人就以种种原由来拖延或搪塞。
金陵失利,次年春天李白就转向扬州,那年李白26岁。不料非但抱负没有实现,反而在那年秋天生了一场大病,加上离家时所携“三十万贯”钱财,已所剩无几,可谓贫病交加。
就在李白一筹莫展的时候,老朋友孟少府的出现使他柳暗花明又一村。孟少府是扬州州治所在地江都县衙的县丞,他不仅前来探望李白,还派人送了一笔钱来,同时又帮助延请名医,悉心照料,这才使李白的病情逐渐好转。当李白健康状况无忧时,孟少府与他探讨起人生之路,了解到李白求官之路不通坦,于是就指点“迷津”:当眼前的路实在走不通时,不妨掉过头,绕个弯,或许就能有个美好前景。
李白自是聪明人,一下子就听出了话中有话,弦外有音,便说道:贤兄若有高见,不妨赐教一二。
孟少府说:如今贤弟走的这条争取荐举或制举之路,实在不是坦途。如果暂时搁置你的人生目标,改走一段弯路,说不定更容易到达理想境地。
听说人生之路另有“弯路”可走,李白便急忙向孟少府讨教。孟少府怕李白不肯走这条“弯路”,就激将他说道:我这里有一条现成的弯路,就看贤弟敢不敢走?
李白斩钉截铁地回答:这世上没有我不敢走的路!贤兄不妨痛快淋漓,直言详告。
听到李白的这番回答,孟少府才将安陆有户许姓人家意欲招婿入赘的事,详详细细地讲了出来。原来,那户许姓人家并非寻常之家,乃是名门望族。许姓女子祖父是曾经在唐高宗龙朔年间担任左相的许圉师,许圉师的父亲还是唐高祖李渊的同学。她父亲在唐中宗朝当过员外郎。许相爷己经去世,许员外尚在朝中供职。员外膝下就独苗一根,那许女品貌端庄,才情过人,贤淑可人,只因门第太高,择婿过苛,年届25岁,在当时成了大龄“剩女”,所以愿意降格以求,唯一的主要要求就是男方能够“倒插门”。孟少府开导李白:贤弟干谒之路坎坷,这门亲事可是一条仕途通路,如今许家相爷虽已辞世,但余荫尚存,定能助贤弟功成名就。
虽说是“倒插门”,但是推定这是一条人生成功之路后,李白再也不顾世俗偏见,他诗风豪放、性情不羁,不把“倒插门”当作一件尴尬事,以后和别人谈起这个话题时,从不遮遮掩掩,藏着掖着。他在开元十八年所作《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就大大方方说:“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云梦有七泽,遂来观焉。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至移三霜焉。”意思是:司马相如赞叹湖北云梦地区的风光,我就跑到湖北来观赏了。被许相公家招为上门女婿,和他的孙女结婚了。
新闻推荐
强行索要虚高“债务”致1人自杀 受害人达6万余人涉案金额近3亿,浙江17名套路贷嫌犯受审
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5月30日上午,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陈某展等17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涉嫌诈骗、敲诈勒索、侵犯公民个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