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火热 折射文艺创作的 人民情怀
首届“金百花”全国小型戏剧戏曲作品展演日前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办,来自全国14个省份的20台剧目亮相,其中多数是讴歌时代、讴歌人民的现实题材作品。
近年来,我国文艺作品呈现出现实题材强势回归的态势。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已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鼓舞人民群众斗志的精品力作相继涌现。
取材“现实”:贴近群众生活百态
一座山水环绕的小城,一对痴情又妄想的劫匪,一个落魄保安,一个彪悍女子,被阴差阳错地拧到一起,发生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喜剧。
这是电影《无名之辈》的主要故事情节。这部现实题材的电影利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展现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生命状态,笑点与泪点共存,成为2018年电影市场一大惊喜。
近年来,像这样展现小人物生活百态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深受群众欢迎。电视剧《都挺好》聚焦“原生家庭之痛”的当代社会问题;科幻小说《独角兽》从人的角度而非机器的角度讨论人工智能,既呈现当下现实生活,又有鲜明的科幻元素……
据相关部门统计,连续数年,我国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等艺术门类创作作品,现实题材均超过一半,一批反映创新创业、精准脱贫、志愿支教、邻里关系、好人好事的文艺作品脱颖而出。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王丽萍说,不论哪种形式,不变的是创作初心,就是始终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不断积累和挖掘生活中的动人细节,对我们来说就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引领“现实”:歌颂英雄模范人物
2017年9月,中国美术馆为三位英模和劳模塑像,分别是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王彦玲,首批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之一庄则平,从事饭店销售28年的全国劳动模范段雪飞。
中国美术馆馆长、雕塑家吴为山说,为他们塑像,是要以他们为榜样,以形象为载体来塑造存在于他们精神世界中的美。
这是英模辈出的时代,也是英模文艺繁荣的年代:电影《黄大年》《邹碧华》、话剧《县委书记廖俊波》《谷文昌》、河北梆子《李保国》等现实题材文艺作品,讴歌着这个时代的英雄模范,诠释和发扬着中华文明的品格风范。
“只有在波澜起伏的改革大潮中,在火热和丰富的现实生活中,才能别开生面地讲好"中国故事"。”河北梆子《李保国》编剧孙德民说。
这些作品突破了传统英模题材的惯性思维,聚焦于伟大事业背后普通人的灵魂世界的变化,以更加生活化和人性化的描述,打破了英模戏“绷着、端着”的窠臼,展现了主人公的情趣,塑造了更加真实生动的人物。
把脉“现实”:聚焦社会时代变迁
2017年,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年度最大黑马之势高分“霸屏”,被誉为“一部揭示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态的现实主义力作”。
小说原著作者周梅森说,如果说这个题材成功,那么成功之处在于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当代中国各个社会层面,尤其是政治生态层面的中国故事。
值得关注的是,现实题材文艺作品正在向世界呈现一个更为立体的中国,同时也在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和希望。
电视剧《破冰行动》以2013年广东省公安机关开展的“雷霆行动”真实案例为创作素材,讴歌了公安民警忠于职守、敢于担当、勇于牺牲的职业情怀;电影《红海行动》以“也门撤侨”事件为背景,讲述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奉命执行撤侨任务,兵分两路进行救援,同时阻止恐怖分子不法行动的故事;交响音乐会《浦东交响》表现了上海浦东如疾风骤雨一般的发展变化及改革开放40年来踏浪弄潮的中国面貌……
中国作家协会今年5月发布的“2018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显示,现实题材作品占据最多席位。网络作家何常在的大学生创业题材作品《浩荡》名列“未完结作品排行榜”。
“我由衷感谢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机遇,也更加感恩这个时代,更加认真书写这一时代。”何常在说。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新闻推荐
刑满释放10余天再次犯罪 重庆“杀害狱警、刺伤法官”案被告人一审被判死刑
被告人曾川被押解到庭6月20日,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杀害狱警、刺伤法官的被告人曾川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曾川犯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