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堵“野鸡大学” 须扎紧制度笼子
■贺海平
高考结束后,一份全国392所“野鸡大学”名单近日在网络热传,其中湖北就有15所。连日来,记者逐一走访发现,其实早在去年6月,就有同样一份榜单被曝出。榜单中的湖北15所“野鸡大学”,有的早在几年前就被曝光过,近两年已经销声匿迹,查无可寻;有的在历史沿革中经批准被并入其他高校,并没有违规招生。(6月19日《楚天都市报》)
近日,“野鸡大学”的话题再次刷屏,尽管相关职能部门对此非常重视,围堵“野鸡大学”多年,但至今有“野鸡大学”,害人不浅。这说明供其生存的食物链、生态系统依然存在。实际上,这种假冒伪劣大学,充其量不过是某种培训班罢了。
为何“野鸡大学”屡禁不止?笔者以为,文凭具有“敲门砖”的作用,在高校毕业生爆满的当下,用人单位“唯文凭论”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没考上大学的落榜生急需寻求“捷径”,不管能否在学校学到知识技能,只为混一纸文凭。于是,各类“野鸡大学”便应运而生。
按理说,文凭真实与否可从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查询,但各类成考、自考、函授文凭的注册管理不严格,只需交纳学费,来不来上课一样发毕业证。这样一来,便造成“野鸡大学”有空可钻,可挂靠成教院校或假网站,注册学信网。
一些培训机构趁严打公办教师课外办班的间隙,闲时大肆抢生源,抓收入;忙时(高考前后)竖起“野鸡大学”招牌揽生源。对这些违规乱象,因缺乏相应的制度或法律约束,工商行政多以处罚了事。
对此,笔者认为,建立建全高校审核制度势在必行。对现有培训机构,应实行年审制,如发现高校有超范围招生、发文凭乱象,实行一票否决制,罚没并取缔其工商营业执照。同时,加大对行政、教育系统内部人员的管理,对在“野鸡大学”暗中入股分红的公职人员,一旦发现查实,给予党纪、政纪处理。此外,还要加快建立对承办“野鸡大学”人员的法律制裁依据,坚决打击假网站。
总而言之,围堵“野鸡大学”须扎紧制度笼子,才能斩断其食物链,破坏其生态系统,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新闻推荐
祈祷平安:杭州9岁女童被两租客带走 租客已在宁波跳河自杀,女孩失联
7月7日三人监控出现画面7月4日高铁站监控章子欣出现的画面昨日,杭州女童被租客带走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家住杭州市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