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热点> 多彩国内> 正文

晚清民国的暑期生活

海南日报 2019-08-05 08:05

民国年间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假期作业课本。民国时期的女学生,右一为民国才女林徽因。丰子恺笔下的民国暑假生活。文\本刊特约撰稿王凯

炎炎夏季,酷暑难耐,孩子们已经开始了今年的暑假生活。据了解,如今中国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暑假已不单单是消夏避暑,而是变成“大补”的最佳时机,补特长、补课程、补见识、补体格等等不一而足。有人调侃说暑假是中国孩子的“第三学期”。中国的暑假制度究竟源于何时?以前的孩子又是怎样过暑假的呢?

暑假是个舶来品

遍查中国古代史书典籍,不论官学还是私塾,从来没有夏天放假的先例。不仅没有暑假,学生夏天放松学习还会受到处罚,清嘉庆年间的一份《义学条规》甚至这样规定,到了炎热的夏天,“长不辍耕,幼不辍读,暑日休务者,薄其饩廪”。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夏天大人不能停止耕作,孩子不能停止读书,夏天如果休息,东家就会扣发他的薪酬——既然有这规矩,谁还敢放暑假?

难道古代学生一年到头从不放假吗?当然不是,中国古代私塾和官学虽然没有现代寒暑假的概念,但也是有假期的。每年的过年、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都会放假。除此之外,还有旬假、田假和授衣假等等。所谓旬假,就是每十天放假一天,类似于今天的周末休息;田假是农忙时让学生们回家帮忙;授衣假就是换季时,学校放假让学生回家拿衣服。总之,中国古代学校的节假制度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清朝末年,西学东进,国内有识之士特别是一些掌握权力的朝廷重臣意识到西方教育和科学的重要性,于是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概括起来无非两种:一是选派人才出国留学;二是在国内兴办新式学堂。在这种背景下,包括新式学堂、医院、报馆在内的一些新生事物相继进入中国,与这些新生事物相关的制度和规章也同时进入,其中就包括寒暑假。

首先在国内倡导寒暑假的是山东大学堂,这所学校是山东巡抚袁世凯所创,是今天山东大学的前身。山东大学堂订立了一份章程,其中明确提出了寒暑假概念:“每年春季,以正月二十前后开学,小暑节放学,给暑假;休息至立秋后六日开学,十二月十五以前放学,给年假。”按照这个规定,山东大学堂的寒暑假时间大概在一个月左右,和今天差别不是很大。

从此以后,寒暑假这个飘洋过海来到中国的洋玩意儿便在古老华夏落地生根,成为新式学堂的标配。进入民国后,当时的中央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又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对寒暑假日期做了详细规定。1931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修正学校学年学期及休假日规程》:“暑假,专科以上学校以七十日为限(起六月二十三日讫八月二十四日);中等学校以五十六日为限(起六月三十日讫八月二十四日);小学以五十日为限(起七月五日讫八月二十一日)。寒假,各级学校一律定为十四日(起一月十八日讫一月三十一日)。”

这与今天的寒暑假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了。

民国也有暑假作业和补习班

民国时期有一首著名的儿歌《暑假歌》,非常有意思,歌中这样唱到:“暑假到,离学校,回家休息乐逍遥。钓鱼儿,捉知了,青草池边洗回澡。风儿吹,云儿飘,闷人的暑气全消。树荫里,来坐下,读完故事画图画,大家拍手笑哈哈。”

其实当时的假期并非如此逍遥,民国也要布置暑假作业。民国学生的暑期作业不叫“暑假作业”,名称很杂,有的叫《暑假小朋友》,有的叫《假期作业课本》。1947年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六年级学生暑假作业就叫《假期作业课本》,全书共有197页,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课本。

打开这本假期作业,首先就是“中高级儿童假期作业指导”,其功能相当于序言,总体介绍学生为什么做作业、假期作业包括哪些内容、应该怎样暑假支配时间等等;后面依次是各门功课的作业,有国文(语文)、算术、社会、自然、卫生、公民、美术和劳作等,选材活泼,童趣盎然,到处透着一股自然和干净,让人心生光明。我们常常对民国年间的老课本赞赏不已,其实这时的暑期作业也同样精彩。

“假期作业指导”开篇第一条就是为什么要做假期作业?文字不长,为了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情况,我们不妨全文引录:“为什么要做假期作业?我们在学校里和老师们同学们在一起,多么快乐啊!现在天气热了,许多人在一间教室里读书工作,不免妨碍身体的健康,所以才有这五个多星期的暑假。可是放了暑假,不是乘凉玩耍讲故事就算了事,而把功课都放弃了。要知道我们做一件事情,疏忽一天,就是离开成功的日期远一天。所以我们要做一些规定的假期作业。”

这像不像一位老先生在谆谆教诲自己的孩子?

关于民国暑假补习班的记录不多,中华慈善总会原会长阎明复回忆录中有一段记述。阎明复是中共老一辈情报专家阎宝航的公子,抗战时期随父母在重庆上学。阎明复小时候体弱多病,小学毕业前大半年没有上学,父亲于是将他送到南开中学暑期补习班住校补课,准备报考南开中学。据阎明复回忆,他在南开补了一个暑假的课,最后也没考上,还是父亲托人找到校长张伯苓,让他当了旁听生。

像阎明复这种小学生上补习班的不多,当时补习班大多是针对要考大学的中学生的。历史学家何兆武出身西南联大,他在《上学记》中回忆,联大的学生吃不饱肚子,于是便到昆明中小学兼职当教员,昆明有几十所中小学,比较缺老师,几乎都让联大学生包办了。1940年暑假,联大教育系学生邓衍林等还开办了一所私立建华补习学校,专门辅导准备考大学的中学生。

抗战以前国内各大学招生都是分开单独考的,和今天的自主招生有些相像。这些补习学校的老师大都是资深中学教员、大学在读学生和大学教授,考试经验丰富,有的还是大学招生考试命题人,押题特别准。所以这种高考补习学校生意兴隆,每个学生仅补习费就要好几块大洋,膳食费、住宿费还要另收,一个暑假下来,赚个几千大洋不成问题。

民国女学生的暑假记忆

台湾著名学者齐邦媛是辽宁人,抗战期间随父亲齐世英颠沛流离大半个中国,最后来到大后方重庆,这些经历在其《巨流河》中都有记录和描述。

1938年11月,齐邦媛被送进南开中学读初中。齐邦媛身体瘦弱,天气太热或者太冷时经常会晕倒,这成了同学们的笑柄,有时在操场上站久了,就有同学指着她说:“瞧,齐邦媛快要倒了。”而齐邦媛果然不争气地应声而倒。

初二上学期,齐邦媛所在班转来一位名叫李心娥的女同学,老师安排她与齐邦媛邻座,升旗、早操时也都紧挨在一起。有一次周会在操场站久了,齐邦媛眼看又要摇摇欲坠,李心娥小声对她说:“把手伸过来,我给你捏捏就好了。”她在齐邦媛额头和手腕各捏了几下,虽然很疼,但齐邦媛呼吸却顿时顺畅了,而且一整天的感觉都很好。

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齐邦媛知道李心娥是云南人,父亲是名军人,调来重庆驻防,顺便带女儿来南开上学。李心娥的妈妈没有一起来,于是齐邦媛每周末回家都要带李心娥一起回去,两人情同姐妹。

抗战初期,日本加紧对重庆的轰炸,每天都有大量平民伤亡。重庆各学校放暑假前,政府号召学生和老弱妇孺尽量疏散到郊外,以减少伤亡。有一天,李心娥对齐邦媛父母说,她父亲邀请齐邦媛一家去他的防区黄桷垭躲避一阵,暑假以后再回来。齐世英了解了一下,这才知道李心娥父亲原来就是李弥,当时负责重庆防务。

黄桷垭地处长江南岸重庆南山一带,群山环绕,非常幽静。暑假开始后,齐邦媛和母亲、妹妹过长江来到黄桷垭,李弥亲自到营房门口迎接。

这个暑假齐邦媛过得非常开心,最大收获是学会了骑马。学骑马是李心娥的主意,她带齐邦媛到营房外的林荫道上,勤务兵牵来两匹高头大马,个头比齐邦媛她们还高。李心娥明显会骑(她出生在老家云南,经常随部队移防,所以必须学会骑马。),她一跃而上,稳稳骑在马背上,而齐邦媛则手足无措。勤务兵很有经验,他将齐邦媛左脚放入脚蹬,扶她骑到马上,然后又将她的右脚放到另一边踏蹬里,还开玩笑说,把这小巧女娃娃放到马背上,马都“不晓得”。齐邦媛骑在宽大的马鞍上,抓紧缰绳,勤务兵牵着辔绳,马先是慢步走,后来又小步跑,没过几天,齐邦媛便学会了。

两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在日本人炮火中结下了深厚友谊,每当空袭发生时,她们携手望着30里外重庆城里的炮火,互相依靠着,分担着不可解的恐惧——这种患难与共的感觉,是和平年代长大的人永远无法理解的。

新闻推荐

四川试点“刷脸”认证身份

据新华社成都8月3日电(许茹曾贝佳)记者从成都市公安局天府新区分局了解到,四川首个“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在天府...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