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来了,夜生活更丰富了
“夜经济”火了!最近一个时期,许多城市纷纷出台政策促进“夜经济”。从大排档“撸串”到咖啡馆“撸猫”,从宵夜加餐到健身减肥,24小时不打烊数字公共服务、深夜值守小微信贷、视频在线电商主播、子夜穿梭外卖骑手……“夜经济”是增长的新动力,是市场的新引擎,是中国经济社会活力的新脉搏,更是百姓生活日益丰富的缩影。
我们的“夜经济”,是空间性的。日光下的城市喧嚣繁忙,月光下的城市各自美丽。夜幕降临,城市脱下白日的正装,换上不同风格的休闲服,开始展示着因放松而流露的个性。北京酒吧经济、上海PARTY经济、长沙K歌经济、成都麻辣经济。十里不同俗,南北不同风。外国人、外地人、本地人,都在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中直观地感受中国之大、风俗之多、家国之和。
“夜经济”也是时间性的。据美团、阿里等“夜经济”大数据,全年看,双休日、节假日以及7月、8月和12月、1月成为夜间消费高峰;全天看,19点到20点是盒马鲜生到店消费高峰;21点后二线城市外卖餐饮增长最快;21点到22点出现网络购物成交最高峰;23点到凌晨3点,数以万计的人在网上“熬最晚的夜,买最贵的眼霜”;22点到23点,大理、重庆、杭州等大多数骑手仍在活跃跑单;23点到24点,贵阳、武汉、广州等近半数骑手仍在城市穿行;0点后,深圳、厦门、佛山等地超三分之一骑手仍在活跃送单。不同城市的不同时段地段,展示着自己的风土文化个性。个性即魅力,魅力聚人气,人气生幸福、幸福即财富。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坐标轴,“夜经济”动力十足、魅力十足。
我们的“夜经济”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夜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北宋就有“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宵不绝”。经济发展催生夜市,顺应公众需求,提升城市品味。我们有现代最红火的“夜经济”。这是世界第一网络大国的不夜天:暮色四合,网商银行小微借贷为众多小微企业解燃眉之急;支付宝夜间服务不打烊;深夜,生活缴费、公积金、医疗健康成为查询最多的公共服务。当代中国互联网“白+黑”,是夜生活,也是拼生活;带动增长,更带动就业:美团、饿了么数据显示,入夏,许多三四线城市夜间骑手同比增长超60%。他们使城市服务半径不断扩大,远郊不再是“睡城”,外卖消费增速甚至超过中心城区。“夜经济”催生“夜光族”,也催生“夜工族”:通过弹性作息、错峰值守、共享经济,深夜提供餐饮、网购等服务的外卖小哥、大厨、网店主,他们的劳动成为温暖夜色的光。
“夜经济”不止在舌尖上,也在足尖上、在凝望和聆听里。越来越红火的晚间健身房、歌舞剧院、音乐厅、曲艺演出场馆以及通宵电影院、24小时书店等,不断提升着我们“夜经济”的文化品格。“夜经济”、夜生活、夜文化,“三位一体”奏鸣着中国不夜天的咏叹调。
我们的“夜经济”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在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一个工作日晚上8点以后,很多摩天大楼办公室里,工作人员可能在等着与欧美同事开一场连线会议。由于全球各大金融中心地理位置不同,亚洲市场、欧洲市场、美洲市场因时差连成一个全天24小时不间断作业全球市场。在英国伦敦,可以买上交所证券;在日本东京,可以投资上证指数;在德国法兰克福,可以找到中国D股;在全球大多数地方可以交易“上海油”“上海金”。在全球炒股炒汇的“夜猫子”之外,还有以亿人次计的短期跨境旅行者。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18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14972万人次,入境旅游人数14120万人次,双双超过1.4亿人次联结着中国与世界。地球村里,你我都是命运共同体。神州大地,万家灯火,这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无时差”生活。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记者王立彬)
新闻推荐
8月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走势分化。创业板指数一枝独秀,其余三大股指均继续回调。截至收盘,沪指跌0.81%,报收2908点;深成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