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热点> 多彩国内> 正文

“轰炸式”推销 “绑架式”签约 “凑数式”服务…… 相亲平台消费陷阱你踩过多少

海南特区报 2019-08-07 09:36

据新华社电“短信电话狂轰滥炸”“不签协议想走难,上厕所都有人跟着”“推荐时说学历是本科,见面变专科了”……近来,不少相亲者向“新华视点”记者投诉,部分开通了线上平台的相亲机构在线下大搞“轰炸式”推销、“绑架式”签约、“凑数式”服务,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

1

电话短信“轰炸”不断

到店不签约被困数小时

多位相亲者反映,随手注册了相亲平台账号,没想到引来“轰炸式”的电话骚扰和到店不买服务想走难的噩梦。

记者用手机号在几个婚恋平台分别注册了账号,当天就接到了各家销售人员的邀约电话。此后,记者每天都会接到10多个催促到店面谈的电话和短信。

“只要不答应到店、不确定面谈时间,对方就不挂电话。”深圳的李女士说,不堪骚扰之下,只好选择去店里看看。说好的“可匹配”对象没见到,却被“困”4个多小时,连上厕所都有人“陪着”。在销售人员的软硬兼施下,李女士最后被诱导开通了网贷,购买了28800元的相亲服务套餐。

记者以相亲者身份实地走访几家婚恋平台的线下门店。“首次到店签约,我还可以帮你申请VIP,16500元享受28800元的服务。”一名工作人员打出“优惠牌”,劝说记者签约,并以查询信用为由询问并查看了记者的花呗、信用卡额度及还款情况,还多次向记者暗示开通网贷来购买服务套餐。

当记者表示无意签约时,她叫来所谓的上级“经理”,打着给服务评分的幌子,将记者留在房间里继续推销。记者说想回去和家人商量,她让记者直接在现场打电话;记者说饿了想离开去吃点东西,她说马上订外卖送进来……记者几次提出想走,都被她以各种理由拦下,约谈的时间长达4个多小时。

2

先交钱签字才能看合同服务与承诺不符

在“聚投诉”“黑猫投诉”等网络投诉平台上搜索相亲机构名称,相关投诉案例达到2000余条。记者梳理发现,引发投诉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诱导消费、霸王条款、服务与承诺不符等方面。

——先交钱签字才能看合同。不少投诉者表示,交钱以前根本没见到合同。有的机构是不交钱、签字就不让看合同;有的消费者被诱导签了电子签名,但其实并不知道签的是什么。

四川的汪女士也反映,在签订合同时不让看合同内容,交钱签字后,她只收到一份电子合同。

——口头承诺与合同条款不符。浙江的牛先生收到电子合同后发现,合同条款与营销人员的承诺有出入,不但介绍对象从5人减少到3人,服务周期也从3个月变成了2个月。“我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后期会完成口头承诺。但服务开始以后,来来回回换了好几个工作人员,最后还是2个月就到期。”

——合同条款与后续服务不匹配。李女士的合同里写道,介绍的7名相亲对象,月收入均在2万至4万元之间,其中3位在深圳本地有房,4位在外地有房。“我和其中一名相亲对象见面聊天后才知道,他没有房子,月薪也就1万元出头。”

杭州的王女士更是频频被临时通知更改相亲对象。“推荐的时候说是本科学历,结果见了面以后才发现是专科。”王女士说。

消费者应预防法律风险部门协作形成监管合力

中消协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请求,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消费者可以就相亲机构电话短信骚扰、劝阻相亲者离店等行为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到店后如果不签约不让走,必要时可以选择报警。

记者了解到,相亲中介机构作为经营实体,由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开展相亲婚介服务则需经民政部门审批。专家建议,由民政部门会同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新闻推荐

外交部驻港公署正告外国干预势力停止与特区违法暴力分子狼狈为奸

新华社香港8月6日电针对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6日发表的极端错误声明,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发言人表示,佩...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