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抢注行为不可纵容
开了直播、当了“网红”,还没等事业做大做强,竟发现自己的名字被人抢注商标。据报道,类似遭遇在“网红”博主中已不是个案。一些恶意抢注网红姓名的公司,正以这样的手段实施敲诈,有的博主甚至被要求支付35万元的商标转让费。
恶意抢注的行为,不是从今天才开始。但不同之处在于,过去这类公司大都针对影视明星、企业和网站等进行抢注,如今它们则把目标转向了“网红”博主。
其实,恶意抢注的行为并非没法解决、无法可依,之所以会给“网红”博主造成困扰,更多地还是同维权成本过高有关。在法律层面,恶意抢注的行为早已明令禁止。比如,若当事人能提供证据,向法院证明其遭遇恶意抢注商标的情况,便可以直接申请商标无效。但实际上,维权申诉的完成,要花时间、走流程,势必会耗费大量精力。降低维权成本,就是要从体制机制上简化流程、创新办法,让维权更高效、便捷。
不可纵容恶意抢注的行为。在这方面,我们可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譬如,设立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为有需要的“网红”提供专业咨询;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恶意抢注行为进行快速判定。毕竟,办法总比困难多,让个人姓名被抢注的荒唐事越来越少,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广日)
新闻推荐
“我是孤儿,生重病了……” 女子轻信微信好友编造凄惨身世被骗25万余元
许某通过微信群添加张某,谎称自己是孤儿且患病,博得张某的同情,两人素未谋面,张某在一年时间内被“借走”25万余元,谁知是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