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女生索要生活费遭拒” 拷问理性消费
如今正值开学季,生活费成了不可回避的话题。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每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呢?近日,一个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红网络,她希望母亲给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费,但遭到了母亲的拒绝。她觉得自己很委屈,认为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花。
(9月4日《成都商报》)
吃住在校的大学生,日常生活费必不可少。但标准多少适宜?恐怕难有定论。大一女生向母亲索要每月4500元的生活费遭拒,凸显两代人对“生活费”涵义与标准的认知差异。从该女生的诉说“委屈”可以看出,母亲给的标准应为每月2000元。围观此案的看点未必在相差一倍之多的数量悬殊,而是该女生是否做到了理性消费。
鉴于每个大学生的家境状况不同,其对“生活费”概念的内涵解读认知不一,所谓“生活费”的标准势必会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变量。尽管我们不了解这位大一女生索要每月4500元生活费的开支用项,也无从知晓其家庭收入的经济状况,但平均每日150元的生活费的确不菲。该女生的“诉委屈”,或折射其消费观念存在偏差。
在校大学生毕竟是没有独立经济收入的“啃老”一族,尽管父母有责任也有意愿供给孩子就读大学,但作为当代大学生理当对父母的含辛茹苦报以理解、同情和感恩。正如成年人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一样,大学生生活消费也应考量家庭背景、体谅父母辛劳,力求做到简朴、必需和理性,不应超出父母的经济承受能力。
所谓理性消费,就是要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消费作出合情合理的支出计划,并认真约束消费行为。
大学生理性消费,需要摒弃虚荣心、攀比风等认知误区,努力做到不冲动、不跟风、不浪费,尤其要对各种套路的校园贷保持警惕。对此,家长的批评、疏导,学校的教育、引领不可或缺。简单“拒绝”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思想问题。家长要尽可能让孩子多了解自己的工作艰辛,并通过咨询走访对当地大学生活费用有个预判,以便给孩子定出既保证基本生活又不过分苛刻的每月生活费标准。
大学生生活费看似是个经济问题,实则也是孩子价值观、消费观、荣辱观等品格素质的外现。其实无论是对于穷孩子还是富孩子,量力而行、物尽其用的理性消费都非常必要。而这种节俭节约、规避浪费的道德习惯培养,并非只在大学生群体,而是需要“从小抓起”。□张玉胜
新闻推荐
偷换POS机盗窃医院收入739万元 湖南一“零口供”主犯被判有期徒刑14年
偷偷更换医院收费室的POS机,将医院进账全部转入私人账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盗窃739万余元。近日,经湖南省永州市零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