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跳绳焦虑” 回归锻炼本义
很多人印象里,跳绳应该是一项普及程度非常高的运动项目,小时候都是爸爸妈妈教,小伙伴儿们一起玩儿,但从来也没觉得有多难。如今,跳绳被列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重点项目,贯穿小学教育的全程,是每个年级的孩子必须要达标的考核内容。于是,培训班就应运而生了。记者随机咨询了一家培训机构,对方表示,很多家长都前来报名,价格为一节课200元左右。
(10月13日《央广网》)
看似简单易学的“跳绳”活动,缘何能成为某些人的“商机”?将此归咎于相互攀比的家长焦虑虽不无几分道理,但似更应看到其背后的深层次推力。
应该说,跳绳的确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然而,一种本来可以靠自学和稍加锻炼就能轻松掌握的简单运动,为何需要兴师动众、花钱抢名额地报班去学呢?事实上,跳绳这一“简单”运动背后有着“不简单”。
首先,跳绳有“标准”。2018年的新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显示,一年级“一分钟跳绳”项目规定男生在1分钟1跳17个及格、109个满分,要求女生1分钟1跳17个及格、117个满分。这个标准逐年递增,到小学六年级时,男生1分钟要157个才能满分,女生1分钟要166个。
其次,跳绳要“考试”。跳绳是小学各个年级的必考项目,一到四年级跳绳的成绩占体育总成绩的20%,五六年级占10%。
其三,跳绳成绩与“评奖”挂钩。跳绳成绩能影响到孩子将来的评奖评优和升学。
试想,跳绳作为一项事关小学生考试、评优及升学等重要事项的重要运动,几乎具有一票否决的效力,家长们缘何不高度重视。就客观而严,通过老师教、家长带、自己练,跳绳达标应该没问题,而且还能增进亲情、节约开支,但忙于工作的家长未必有时间、精力和耐心,而且自己教未必符合教科书的运动要领,加上培训机构“极速达标”的诱人噱头,花钱报班既让家长省心,也让“成绩”有保障。
社会需求催生市场商机。“跳绳培训班”火爆,与跳绳必考和成绩与评先升学挂钩的助推不无关联。消除“跳绳焦虑”,需要家长的心态平和与远离攀比,更应从制度设计和科学考核的机制层面消除功利,回归体能锻炼的本义。□张玉胜
新闻推荐
无锡一小吃店燃气爆炸致9死10伤应急管理部派工作组赴现场指导抢险救援等工作
10月13日,救援人员在发生燃气爆炸的事故现场进行清理作业。新华社记者李博摄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魏玉坤)记者13日从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