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水,一座村
■王卓森
秋阳下,一队雍容而热情的白鹅一路蹒跚,把我领进了文草湖村。
这些白鹅也是文草湖村的“村民”,它们先是在村外的湖边啄草,看到我驱车而来,就把脖子高高擎起,引首向着我叫了三五声,然后转身向村里踱步。蓝天之下,鹅们的白羽毛显得很白亮,好像是天上的白云掉落在它们身上,不再飘散。我想,大概是这里的好水、绿草和树荫,这里的空气,这里的民风,才养出了鹅们的白灿和优雅。
跟随着白鹅的步履,我穿过风姿优美的乡村原生树林,来到村驿站停了车,刚踏出车门,就看见一座带状的约有四十亩的碧湖横亘在村前的排排绿树之下。湖边青草萋萋,野花摇曳,蝴蝶在无忧地飞舞,不时有灰色和白色的水鸟在湖面上掠飞,又很快消失于湖的上空。眼前是一棵棵老榕树、老荔枝树、老菠萝蜜树、老龙眼树、老黄皮树,还有丛丛老竹,这些假以天年的村野植物告诉我,这是一座说不出年份的湖泊,而湖泊之畔是一座老村庄。湖上树影倒映,与旷空倦云一起晕染成了一帧安静的水彩画。一年一年的湖水,涨也涨不过湖堤,永远是一汪水波不兴的明镜般的清水。安然若素的村民在湖边走路和劳动的身姿,在树底下休憩的鼾声和围坐讨论村中事务的说话,小孩子们捉迷藏的绕跑和嬉闹,村庄的表情和时光,都一一被湖悄悄地记录在静水微澜中。这时,一阵从湖上吹来的凉风,直让我打了个十分舒服的喷嚏。真的是湖村用它凉爽的风洗浴了我的肌肤,用它的水清草翠掳掠了我的眼睛。
临湖的岸边,被一排漆着红黄色油漆的栏杆横护着,栏杆后是一片空阔地,远远望去,村里人家的黄墙青瓦屋都贴着地面排开,周遭是大片浓密的树林,如漏的鸟声不断从高高低低的树枝和叶丛中传来,把整个村庄温柔地推进一种遗世般的宁静里。空阔地被建成村里的休闲小广场,地上铺满了红色的广场砖,村驿站就坐落在小广场的左边上,是一栋红瓦白墙的时尚房子,是政府投资修建的,里面有会议室、学习室、接待室和乒乓球室,一个挂在墙壁上的大电视,正播放着一部八路军和游击队打击日本鬼子的连续剧,孩子们和一些老人在观看,他们展示出来的无邪笑脸和洞洞豁牙,透露了一定是十分夸张搞笑的剧情。
视野中,出现了一棵高大茂盛的老榕树,无疑这是村里的一座天然凉亭。日午,村民们陆陆续续从家里探出身来,抬头看看天上的烈日,然后就径直往大榕树下靠拢过来,和原先就一直坐在树下散闲的老人一起,开启了一天的晌午功课。我想,大概除了刮风下雨和深更夜半的时分,这棵大榕树下什么时候都会有老人坐着吧。大榕树与老人相互厮守,两者的肤表渐渐粗粝,随着飘飘落叶,把湖村的故事洒落一地。一位在大榕树下编竹扫把的老者很健谈,也很诙谐,他姓黄,村里的掌故全装在他一个人的话囊里,但他总是“狡猾”地捂着话囊,顾左右而言他,引起了大家一阵阵的期待和乐笑。老人八十三了,看上去就像六十多,他指着旁边的一帮老人让我猜岁数,结果我都说年轻了。一个身材魁梧的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始终是微笑着,一言不发,但看红润的气色和几乎没有皱纹的面容,直觉他就是一个壮年,但他结结实实已经是八十二岁高龄。他姓曾,是个传奇人物,当年参加福湖水库工地劳动,一个人挑土筑坝就等于别人四个劳力,一担挑十二个畚箕,每次挑土比赛,都得全工地第一,从此声名远播四里八乡。他说,村里不少人都有他这样的身板,只是自己力气大些。我想,只有湖村的水韵、好土和醇美的空气,才能养育出这样的劳动把式。
一村有一村的身世,文草湖最初的记忆就有些风雅。村文书点起一支烟,悠悠地说,在三百多年前,一位姓王的读书人一路游山玩水到了此地,被山光湖色摄住了心,觉得这里不仅能耕作桑麻,还能吟诗作对,是一个晴耕雨读的好地方,便毫不犹豫地举家迁来,依湖筑家立村。后有陈姓人、曾姓人也慕名迁来村中居住。三个不同姓氏如今已繁衍出二十几个户头,近两百人口,种的橡胶、槟榔、胡椒、荔枝、花卉、水稻年年都有收成,大家都把孩子送到镇上或外面上幼儿园和读书,每年都出大学生。看得出,文草湖村的人敦睦相处,怡然自足,多少年来初心如故,硬是把个村庄打理成了一个世风中的绿野仙境。是的,这个村庄也是大地上一个沧海桑田的史迹,是时间中的一面熙光返照的镜子,能让人从中读懂乡土家国在时代中的流变和从容。
在文草湖边的时光中,人们像湖岸上的任何一棵原生树一样,迎披晨雾,送走夕照,一天天过去了,宁静地呼吸和生息。对他们来说,太阳的升落是缓慢的,庄稼的收获是轮回的,生活的愿望是美好的,外面的红尘和纷争,无法沁入他们生命的一分一秒。也是,世界之大,一湖水,一片树,一村人,缕缕炊烟,声声笑语,就足够了。
新闻推荐
杀害加油站2名女员工抢车逃跑 内蒙古警方依托“天眼”工程将嫌疑人抓获
经过2个多小时的搜寻,11月6日凌晨3时40分许,在河北霸州杀害两名女子的犯罪嫌疑人王某某最终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