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狗安乐死不如源头减量
近日,深圳市就养犬管理规范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其中提出,“对超过14天无人领养的犬只可实施安乐死”。对此,有兽医表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安乐死是避免流浪狗遭受更大痛苦的无奈之选”。多位动物保护人士则认为,治理流浪狗问题,要管理的是人的行为,而不是犬只的行为,最重要的是预防流浪狗产生,最大程度地减少流浪狗。
(11月24日《工人日报》)
狗是人类的朋友,但流浪狗却是城市管理需要面对的共性隐忧。其安乐死命运虽令人同情,但也彰显出善待动物福利的人道情怀。毕竟放任不管、任由其自生自灭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流浪犬数量过多会带来不少社会冲突,例如传播疾病、影响交通安全、破坏环境卫生,甚至扰民伤人等。有相关数据表明,我国95%以上的狂犬病病例是因被狗咬伤而感染,而其中的50%则属流浪狗。
动物不能表达意愿,其生命归宿完全取决于人们的好恶选择,是人的喜爱使其成为宠物狗,也是人的遗弃让它变为流浪犬。盘点流浪狗的成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来源:一是因饲养者家庭成员的缘故,狗狗遭遗弃,比如家里有孕妇、小孩等;二是不具备养狗条件的大学生,一旦毕业便无法妥善安置它们;三是因房屋拆迁或迷途走失等导致宠物狗无家可归;四是犬只的无序繁殖也助推了流浪狗的数量大增。
由此不难解读,流浪狗治理,关键要从“人的管理”入手。实施安乐死虽然能减少流浪狗的绝对数量,但这种人道毁灭毕竟是被动和无奈的最后方法。只有通过制度性规范,约束人们对犬只做出的繁育、销售、购买、领养、注册、标识、免疫、遗弃等处置行为,才能逐渐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流浪狗的后续增量。
一是要加强文明养犬的知识教育。要通过媒体宣传、专家访谈或社区讲堂等多种渠道,大力普及文明养犬常识。尤其是要引领孩子们科学理性养宠,对养狗人要实施养前教育,提醒其对养狗行为要瞻前顾后、三思而行,既要减少人们凭一时冲动养宠的盲目决定,又要指明养狗需要付出的管理成本和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是完善对现有犬只的管理与监督。对每只出售、领养的狗要实行登记注册并佩戴电子芯片标识,明确饲养狗的主人,确保走失犬只有证可寻;系统地有计划推进“以领养取代购买”的宠物新文化,提倡和鼓励人们从动物救助组织或爱狗人士的手中领养狗;推行对犬只的绝育手术,以促进狗的有序繁殖;对随意遗弃狗的主人,要依法追责。只有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流浪狗。□张玉胜
新闻推荐
极限运动第一人吴永宁攀爬高楼坠亡,法院认定直播平台起到一定诱导作用存过错 花椒直播被判赔3万元
吴永宁生前发布的最后一段视频截图极限运动第一人吴永宁攀爬高楼坠亡,其家人以网络侵权责任为由,将北京密境和风科技有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