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热点> 多彩国内> 正文

郭小川:青纱帐里的战士诗人

海南日报 2019-12-02 08:29

郭小川郭小川夫妇。郭小川、杜惠夫妇与孩子。1958年,诗人郭小川(右)与茅盾(中)、严辰在黑龙江哈尔滨合影。郭小川公开出版的诗集。文\本刊特约撰稿王凯

郭小川是我们熟悉的战士诗人,他的代表作《青纱帐——甘蔗林》曾倾倒了无数热血青年,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今年恰逢郭小川100周年诞辰,我们循着诗人的足迹,再次走进那段激情燃烧的烽火岁月。

郭小川出生于热河丰宁凤山(今属河北省)一个书香之家,1930年代初日寇占领热河后,郭家举家迁往北平,郭小川在这座古都读书、成长。抗战爆发后,他与一群誓死不做亡国奴的青年知识分子投奔延安,途中在山西加入王震的队伍,开始了青纱帐里的战斗生涯。

八路军中的文化人

1937年9月底,郭小川在山西参加了八路军。

郭家耕读传家,在当地颇有名望,郭小川母亲李有芳是丰宁国民女子小学第一任校长,父亲郭寿麒也是当地饱学宿儒,曾主持编纂丰宁县志。1933年春,日军占领了热河,郭寿麒不愿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于是携带家人来到北平。

郭小川在北平先后就读于北平蒙藏学校、东北中山中学和东北大学工学院补习班,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加入了中共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卢沟桥事变后,郭小川在“民先”安排下,离开北平赴延安。多年以后,郭小川在文章中回忆说:“我和田菲(郭小川好友、武汉大学学生)去太原,是为了取道太原去延安的。在太原时,全国"民先"总队长李昌曾开会动员平津学生去南京、武汉或留在山西工作,田菲有些动摇,我坚持去延安,而去延安的时间又确定不下来,路线搞不清楚,所以在太原停了20天左右。大约于9月15日左右,日本飞机轰炸太原时,田菲受了重伤,过了几天,他牺牲在川至医院中。我于是在极端的悲愤中,带着为他复仇的心情,报名参加了八路军。”郭小川参加的这支队伍就是赫赫有名的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王震,外号王胡子,当时在山西定襄一带活动。

在359旅,郭小川属于从大城市来的文化人,能写会唱,见多识广,于是被安排到政治部奋斗剧社工作,后来又担任了宣传科干事和政治教员,随军在晋西北和雁北一带与敌人周旋。这期间郭小川创作了不少反映八路军英勇抗战的诗歌,大部分在战斗中丢失,只留下了《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疯妇人》《牧羊人的小唱——塞上草之二》《骆驼商人挽歌——塞上草之三》《热河曲——忽然想起我的家》等几首。据郭小川战友回忆,当时剧团和宣传科都归政治部管,工作性质差不多,都是从事抗战宣传。郭小川有时当演员,扮演乡村士绅甚至民妇;有时当编剧,为剧团编写剧本。他在《苦难中的孩子们》中这样写道:“月微微,照汾水,汾水奔流永不回,家乡何时才得归?月暗暗,照河边,河边狗吠不能眠,家乡何时才得还?”看过这出戏的人都说,郭小川写的台词美极了,就像诗一样。

延河边收获美丽爱情

郭小川是家中独子,父母年近40岁时才生下他,为感激老天的恩赐,父母专门为他取名为“郭恩大”。后来到北平读书时,郭小川改名“郭苏”,后来参军也是用的这个名字,但“郭恩大”和“郭苏”都不如后来的“郭小川”名气大。

关于“郭小川”这个名字还有个小故事。

王震的部队抗战初期一直在山西活动,参加过忻口、太原等著名战役。此间部队缴获了日军一支派克金笔,笔杆上刻着“小川”字样,估计是日本军官的私人物品。因为郭小川经常写东西,部队首长就将钢笔送给了他。当时还叫“郭苏”的郭小川非常喜欢“小川”这个名字,于是就用它当了笔名,这就是“郭小川”的由来。后来据郭小川回忆,他之所以改名还有保护家人的考虑,因为他的父母和家人都生活在敌占区。

1939年10月,359旅调到陕甘宁边区,担任黄河河防,并警备绥德一带。1940年青年节,郭小川与战友们参加绥德《黄河大合唱》演出,受到极大震撼。第二天,郭小川便创作了抒情诗《我们歌唱黄河》。这一年12月,延安新诗歌会成立,郭小川成为执委之一。从此后,郭小川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诗歌创作和抗战宣传当中,不久他离开了359旅,到延安马克思列宁学院学习。

延安马列学院是研究马列理论的干部学校,抗战爆发后在延安创办,院长是党内理论家、党中央主要负责人张闻天同志。学院设在延安城北蓝家坪,同杨家岭隔延河相望。在马列学院学习期间,郭小川结识了一位美丽的四川姑娘,她就是后来成为郭小川妻子的杜惠。

杜惠是四川长寿县人(今属重庆),比郭小川小一岁,在成都省立女中读书时就加入了共产党。杜惠1939年去延安,先后在中国女子大学和陕北公学学习。1940年底,杜惠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一位同学处认识了郭小川,知道了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北方青年就是边区有名的大诗人。据郭小川透露,他对杜惠是一见钟情,所以经常去找她,他们一起在延河边散步、聊天,畅谈文学、诗歌和音乐,但从未涉及爱情,单纯的杜惠对郭小川的爱慕也是浑然未觉。一年后的一个秋日,郭小川用诗一般的语言向杜惠发出了一封求爱信,他在信中描绘了延安美丽的山山水水,描绘了革命青年对自由和爱情的向往,最后表白了自己的爱情:“我的一颗热烈纯朴的心,时刻等待你的回应。”

就像当年张兆和面对老师沈从文的求爱,杜惠接到这封火热的情书后惊慌失措,她中断了与郭小川的交往,甚至将信交给了组织。后来在朋友劝说下,杜惠了解了郭小川对自己真挚的爱情,也发现自己内心其实是非常喜欢这位富有才华和朝气的青年诗人的。在一个美丽的黄昏,杜惠对闺蜜宣布向爱情屈服,随即给郭小川写了一封短信:“小川:我将以最大的热情与忠诚,回报你纯真善良的心!”这份爱情宣言被热心的闺蜜委托一位男同志连夜穿过延河,送到郭小川手中——据说诗人接到信后激动得整夜未眠。

1943年春天,经过几年的爱情长跑,郭小川与杜惠在延安结婚。为祝贺这对新人,延安四老之一的吴玉章专门撰联相赠:“杜林深植惠,小水汇为川。”将杜惠和郭小川名字巧妙镶嵌其中。

重建家乡从一首诗开始

抗战胜利后,郭小川受党组织委派,回到故乡热河丰宁担任县长,领导当地的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据郭小川战友、热河回民支队长丁振江回忆:“(郭小川)是从延安回来的,老家在丰宁凤山,他面容清秀两眼聪慧,胸前别着一支漂亮的钢笔,有些书生气。”

郭小川是随中共冀热辽区党委书记兼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回热河的,李运昌抗战时期长期在冀热边区一带活动,用兵如神,日军深受其苦,称其为“李云长”。这次中央派李运昌回热河,就是想利用他人熟地熟的特长,尽快建立热河省人民政府。

跟随李运昌到热河的人员很多,有白求恩医疗队的学员,有鲁迅艺术学院的老师,还有延安抗大的干部和学员,郭小川就是其中一员。当时张家口已被我军接手,从张家口到丰宁途中,延安鲁艺音乐教员李劫夫与郭小川聊起了延安和冀东一带的抗战歌曲,说起《南泥湾》《大生产》和《歌唱二小放牛郎》。聊到兴奋处,李劫夫对郭小川说:“你是热河本地人,又是诗人,我们可以合作为热河写一首歌。你负责歌词,我负责谱曲。”

郭小川非常同意李劫夫的建议,在丰宁至承德途中,他们与热河母亲河滦河一路同行。滦河滔滔,向东南流经丰宁、承德、迁西、迁安、卢龙、滦县、昌黎等地,最后在乐亭注入渤海。望着滦河两岸熟悉的风光,郭小川心潮起伏,日军的暴行、热河百姓的苦楚和凄惨涌上了他的心头。宿营后,郭小川拿起笔和纸,记录了自己对家乡的这份情感:“滦河的流水流潺潺,流不尽的仇来,流不尽的冤。仇恨堆积如山厚,眼泪把铁石也滴穿……”郭小川在行军途中一气呵成,创作了这首《忘不了》,李劫夫读后热泪盈眶,马上谱上了曲子。李运昌司令员听了这首歌后,满意地说:“我们到热河开展工作,就从这首歌开始吧。”

郭小川在热河工作了三年多,直到1948年才重回文化战线。1949年后,郭小川长期从事文艺创作,但他一直忘不了当年烽火连天的战斗岁月,他在诗作《青纱帐甘蔗林》中这样写道:

哦,我的青春、我的信念、我的梦想……

无不在北方的青纱帐里染上战斗的火光!

哦,我的战友、我的亲人、我的兄长……

无不在北方的青纱帐里浴过壮丽的朝阳!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新闻推荐

从14楼向下抛物 被告人被判一年

据新华社上海11月30日电(记者兰天鸣)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29日公开开庭宣判一起高空抛物危害公共安全案件。法院一审判决被...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