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落地场景悄然浮出水面 将如何影响日常生活?
最近,网络作家陈虹焱的写作习惯发生了一个变化:每完成一部分文稿的创作,除了保存作品内容,她还会将文稿信息上传至一条看不见、摸不着的数据链中,为自己的无形产权加一把“锁”。这条“司法区块链”的技术平台,是由杭州互联网法院搭建的。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被公众“常常在谈论总是听不懂”的区块链技术,已经悄然在司法存证、政务管理、民生服务、食品溯源、供应链管理等场景中落地。与此同时,数据互联互通协调难等瓶颈问题,也在推广应用中凸现。
写作、网购、开发票……区块链技术正走进日常生活
“公开透明”“不可篡改”“不可删除”等特质,使区块链技术在司法存证、商品溯源等领域体现出广阔的应用空间。
“只要把文稿上传,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一组数据:这个只有3KB大小、被称为哈希值的密码数值,是文稿唯一的电子身份证。有了这个电子身份证,我的作品就有了被法院认可的证明书,就不怕侵权纠纷了。”陈虹焱说。
杭州市民黄先生最近刚购买了一罐进口奶粉。收货后,他发现奶粉罐上有一个小小的二维码,拿手机一扫,就看到了这罐奶粉从澳大利亚到杭州“漂洋过海”的所有物流信息。据了解,在今年“双十一”期间,通过区块链技术,天猫平台来自全球百余个国家的近4亿件海淘产品,拥有了这样的“身份证”。
据了解,目前,区块链电子发票陆续在深圳的一些银行、超市、地铁、出租车、机场大巴应用,涉及企业超过7600家,开票数量突破1000万张,开票金额超70亿元。
腾讯公司介绍,腾讯云区块链开放平台近两年陆续在多个场景实现应用,包括保险直赔、资金结算、电子票据、供应链金融、智慧医疗和公益慈善等领域。
根据中国区块链生态联盟发布的《2018-2019年中国区块链发展年度报告》,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最为活跃,在跨境支付、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批能够承担实际业务的新产品;在电子存证和公益慈善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医疗服务、政府管理、交通物流等领域开始探索,但产品还不够成熟。
有些领域“上链”效应明显,有的“伪应用”不容忽视
记者调查发现,在金融、财政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降低计算成本,增强资产可信度。
深圳市税务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工作人员崔颜说,区块链电子发票实现了发票的开具、流转、报销和申报的全流程上链,确保发票全周期在链上可查、可验和可追溯,解决了发票流转过程中一票多报、虚报虚抵、真假难验等难题。
除了财经领域,目前,我国电子存证领域区块链应用快速发展,在众多关联行业应用效果明显。杭州互联网法院常务副院长王江桥介绍:“比如双方签署了买卖合同,由于签署合同过程、合同执行情况等数据均上链储存,且有司法区块链上多节点见证,一方发起案件后,我们可以通过平台导入互联网法院立案,违约事实可以清楚认定。”
据杭州互联网法院数据显示,由于司法区块链平台事实认定更加清晰、简单,使得知识产权纠纷类案件调解撤诉率超过90%。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区块链应用推广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伪应用”。比如,一些“区块链养鸡”“区块链文物鉴定”等所谓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数据仅仅存储在自己公司的服务器上,没有同步给上下游,随时可以被篡改,并没有解决信任问题。
数据互联互通难度大,大规模应用有待进一步技术突破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区块链技术涉及多方实体数据互联互通,应用落地及推广需协调多方机构,区块链平台建设和协调难度较大。
“目前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都推出了区块链应用,但存在平台难兼容、个案推广难的问题。”一名法律系统从业者表示,目前,部分区块链平台以协会、行业为单位上链,应用的覆盖面相对有限,只相当于“局域网”,还不是“互联网”;不同企业提供的区块链技术标准不尽相同,跨链连接存在难点。
深圳税务部门也表示,本地区块链电子发票与异地其他电子发票尚未互认互通。
另外,要支撑大规模应用,区块链核心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和突破。
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李鸣说,目前,区块链应用仍处于早期、小众和试运行阶段,尚未出现“杀手级”的大规模应用。但是,各行业都在积极探索尝试。随着5G技术的落地,市场数据量的提升以及技术问题改进,未来有望出现更多的应用案例。
(据新华社深圳12月11日电)
新闻推荐
近日,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马市坪乡三官庙村里,两位邻居同时接到了南阳农业职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一人被园林园艺专业录取,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