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与人之使命》:静水流深,至善圆满
文学家歌德说,“人生一世,不就是为了化短暂的事物为永久的吗?要做到这一步,就须懂得如何珍视这短暂和永久。”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仅仅数十年光阴,我们要想化短暂为永久,按儒家的说法就得立功立德立言,这样才能青史留名。印度诗人泰戈尔则说得更直接,我们需要“附和真理,生命便会得到永生。”不过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上,因此真正懂得生命意义的人其实不多,这也是大多数人一生都碌碌无为的原因。
“有的人活着,他应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就源于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哲学家许思园认为,一切稀有的美德都激起我们的感佩与敬畏,所有这一切皆来自其自身。因此,我们肯定生命的意义即在责任与爱之中。责任由我们的良知所规定,爱则自然感发于一切美好、崇高、善与智慧。许思园学贯中西,兼通文理。他对中国的民族与文化,有深厚的感情。对西方民族与文化,也有深入的同情了解。此外,他对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人类文化的未来前途,十分关怀。
早在1933年,许思园就在法国以英文形式写成了《人性与人之使命》这部文学化的哲学著作,从东西方文化的精髓之处入手,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论述人格的生成根源与结构,揭示不同种族的人类共同的本性以及人生之道。本书包括“论灵魂”“论人格的组成要素”“论善的本质”与“论自由意志”等几部分内容。谈文化,要谈得深刻、有意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平常人,到了欧美走一趟,回来可以向你滔滔不绝地大谈中西文明或文化的比较,似假非假,似真非真,不免流于庸俗。许先生讲文化,和流行的“文化热”相比,确有自己的特色。
许思园论中国文化的优异之处,有三方面:一是“反求诸己”之人生智慧,二是民为邦本之政治传统,三是空灵淡雅之艺术境界。三方面若分开来看,也许未显出有何突出见解;但三方面若综合来看,则知作者用心甚深,境界超然。许思园认为中国文化精神,是人生智慧、政治传统、艺术境界三者的结合。这当然是中国人常见的“合”的哲学,而非西方近代人所谓的“分”的哲学。许思园推崇中国文化,欣赏中国文化,但并未夸大中国文化。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以下缺憾:一是不重纯知识活动,未能充分领略好奇、耽思、探索、创造之乐;二是内心激动之振幅不大,少深哀极乐,悲情劲气俱不足;三是重家族,缺少个性自觉、孤往独创之精神,亦未有以全民政治为理想者。这些反思,若不是对民族、对人民抱着深爱和沉痛的感情,必定说不出来。
生命或人生,不仅求生存而已,还要成长、更充实、更圆满。它有无比的能力,克服所遇困难,不论在自己身上,还是在外在环境上。许思园指出,我们要使自己的生命走向至善圆满,同时也要使周围的人走向至善圆满。在生命成长的路上,当然也希望他人帮助自己。即将自爱与爱人结合在一起,利己与利他互相推动。这样知行合一,我们就能探知生命的真谛。
新闻推荐
玻利维亚临时总统珍尼娜·阿涅斯14日确认,数日内将签发针对辞任总统埃沃·莫拉莱斯的逮捕令。针对莫拉莱斯的罪名是煽动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