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将有可能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催生突破
2颗,11颗,43颗,93颗,102颗……从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次发现2颗脉冲星,到11日召开的国家验收会上公布已发现102颗脉冲星,它两年多来发现的脉冲星超过同期欧美多个脉冲星搜索团队发现数量的总和。
“中国天眼”的灵敏度达到世界第二大射电望远镜的2.5倍以上,可有效探索的空间范围体积扩大4倍,这是中国建造的射电望远镜第一次在主要性能指标上占据高点。使科学家有能力发现更多未知星体、未知宇宙现象、未知宇宙规律……
“中国天眼”投入运行,未来将着力确保装置高效、稳定、可靠运行,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
“中国天眼”是建于贵州省平塘县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设过程中攻克了望远镜巨大体量、超高精度等技术难题。
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中国天眼”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以南仁东为代表的老一代天文学家20世纪90年代提出设想后,“中国天眼”历经论证、立项以及5年半的艰苦建设,望远镜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进入调试期。
作为一项交叉学科的应用型研究,国际传统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调试周期一般不低于4年,“中国天眼”团队经过2年的紧张调试工作,数项关键指标超过预期,于2019年4月通过工艺验收并向国内天文学家试开放。
国家验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中国天眼”实现多项自主创新,显著提高了我国相关学科、相关领域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望远镜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促进我国在相关学科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未来3年至5年,“中国天眼”的高灵敏度将有可能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催生突破。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正在积极组织国内外专家,研究如何发挥“中国天眼”优良性能,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推动重大成果产出。
新闻推荐
新华社成都1月10日电(记者胡旭)10日上午,2020(第十届)全国年货购物节暨四川(泸州)迎春购物月·第四届美食节在四川省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