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热点> 国际看点> 正文

肖邦 痛恨浪漫主义的浪漫派

海南日报 2020-04-20 07:50

肖邦音乐专辑封面。资料图片文\海南日报记者杨道

今年是波兰著名作曲家和钢琴家弗里德里克·肖邦210周年诞辰,作为波兰的文化名片之一,若非新冠疫情侵袭,纪念肖邦诞辰,将是今年波兰文化界和全球古典音乐爱好者的盛事。

肖邦是音乐史上第一位新派钢琴家,他挣脱了古典主义的紧箍咒。他使浪漫主义的钢琴艺术走上轨道,并赋以它迄今未见减缓的势头。他演化出十九世纪最优美、最富创新的钢琴风格,他的指法和踏板法的创新基本沿用至今。他的练习曲成为高阶演奏的代名词。他是早期浪漫派中日后最受欢迎的一个,奇特的是,他不喜欢“浪漫主义”这个字眼,因而被后人评为是一个痛恨浪漫主义的浪漫派。

肖邦一生短暂,却为他的祖国和世界创作了无数经典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音乐会中的常演曲目,至今还很少遇见不演奏肖邦的钢琴音乐会。

天才儿童

1810年3月1日,肖邦在华沙西北50多公里处的小镇热拉佐瓦沃拉出生,随后他们举家迁至华沙。华沙始终是肖邦的灵魂栖息地,他在那里度过了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

从童年时代开始,肖邦就迥异于其他的孩子,他从不知道自己的年龄。他能记住生日,还是因为10岁时,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卡塔拉尼被他的演奏所感动,送了他的一块表,上面刻着他的生日和“卡塔拉尼夫人赠给弗里德里克·肖邦10岁”等字样。

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且多为小型乐曲,但卓越的想象力及精湛的技巧使他成为世界最伟大的音乐诗人之一。他的音乐灵感源于自己和波兰的悲剧性的经历,旋律独具个性,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悲怆。其作品虽既浪漫主义的本质,但有古典的纯真和分寸,丝毫没有浪漫主义的表现癖好。生性体弱敏感,幽默而又善于模仿、讽刺。其父系法裔法语教师,同时担任着多种职务。他们全家都酷爱艺术,肖邦在襁褓中时,便对母亲和姐姐的钢琴声有奇特反应,并深受民间音乐熏陶。作为“天才儿童”,他6岁时即能在琴上弹奏听到的曲调,7岁时作《g小调波洛涅兹舞曲》并公开出版,康斯坦丁大公将其一首进行曲用于阅兵式上。随后,他又作了一些波洛涅兹、马祖卡、变奏曲、苏格兰舞曲、回旋曲等。他曾师从作曲家埃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数年,16岁入其领导的当时新建的华沙音乐学院。1829年为扩展音乐视野首赴维也纳,应当地出版商、钢琴制造商和贵族之请于8月间公演两场,获得很大的成功。1830年3月在华沙作成年后的正式首演,弹奏其原创作品《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那个时候,正是欧洲列强三次瓜分和吞并波兰的动荡岁月。时局的不安和亡国的耻辱成为当时波兰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创作的母题。肖邦的父亲也曾参与过反抗侵略者的起义运动。随着波兰局势进一步恶化,在师长和家人的敦促下,这一年的深秋,肖邦再离波兰,车行至华沙郊外时,埃尔斯纳令停车,让精选的一个合唱团演唱了他为爱情专作的一首告别合唱曲为他送行,似已预示波兰将永远不能再见其游子归来。

钢琴诗人

1831年9月,肖邦抵达巴黎。通过一位维也纳朋友的介绍,他结识了那里的波兰流亡者及著名作曲家罗西尼、李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等人。与此同时,在德国的舒曼极度推崇他,称他为新浪漫主义时代的代表。但他过分纤细的演奏未能在大音乐会中获得所有人的赞赏,只是在沙龙里很受欢迎。这个时期,肖邦的作品有两集《练习曲》、《e小调叙事曲》、《幻想即兴曲》和一些受强烈民族感情激发而作的马祖卡与波洛涅兹舞曲等。

肖邦身材瘦弱,面容清秀,肤色白皙,深绿色的眼睛里总有一种幽深的光芒。他对于高尚趣味十分讲究。在巴黎时,他同当时的音乐家都处得很好,但他对于他们的音乐并不十分喜欢。他认为当时在巴黎红得发紫的李斯特的音乐空洞乏味,门德尔松的作品不值一提,柏辽兹的乐曲令他憎恶。而对于一直对他充满溢美之词的舒曼的作品《狂欢节》,他说那根本算不上音乐。事实上,舒曼是从一开始就是真正理解他的人,还专门为《把手伸给我》主题变奏曲写了一篇评论,把他推介给德国,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最终成为后人介绍肖邦的标签“先生们,脱帽致敬吧!这里出了一位天才!”李斯特也对肖邦极为推崇。

作为钢琴家的肖邦,早早就创立了自己的新学派。1831年在巴黎时,他已是成熟的音乐家,当时的欧洲,没有人有能力教他。他的风格、他的和声结构、对待钢琴的方式、功能性装饰音的运用、令人叹为观止的和弦与转调、自由速度的风雅,以及用在马祖卡和波兰舞曲中的民歌元素,这些功夫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独立培育。

肖邦的古典主义气质是如此浓厚,他作品中的曲式与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没有冗长的经过句,甚少赘笔。他崇拜巴赫,每一次音乐会演出前,他总是关起门来弹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键盘曲》。他在前奏曲中用尽各种大小调,而这些调大都受到巴赫《十二平均律键盘曲》的启发。巴赫永远是他创作的灵感。他对莫扎特也十分欣赏,他的演出曲目中反复出现莫扎特的《E大调三重奏》。他深入地研究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并把他们的作曲理念融入他自己的音乐和钢琴弹奏中。

因为体弱多病,肖邦一生只公开演出了30场音乐会,但这30场的演出,奠定了他钢琴家的声望和地位。他的钢琴风格极其新颖独特,极具个人特色的自由速度、充盈的古典主义元素、富有想象力的踏板效果,破旧立新的指法……他的触键和音乐的变化层次细致得臻至绝境,同时代的音乐家们叹绝他的自在、诗意和无以伦比的细腻。肖邦,是真正意义上的钢琴诗人。

最后岁月

患了肺病以后的肖邦,身体益发虚弱,力气小得连一个强音都弹不出。作为补偿,他用层次繁复的弱音来表现,这使得他的演奏更显出细腻空灵,临近曲终,他的演奏一定像极了出窍的幽魂,细弱的曲声冉冉消失在空中。有一次,瑞士钢琴家塔尔贝格听完肖邦的独奏会回家,一路都在叫嚷着“听了整个晚上的靡靡之音,我需要听一些噪声。”

这个时候的肖邦,讨厌公开演出,很少在沙龙以外的场所演奏。1836年,肖邦认识了乔治·桑。肖邦对乔治·桑最初的印象并不太好,认为她不像个女人。但后来,李斯特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乔治·桑长得不算漂亮,个子娇小,黑头发,抽雪茄,一双大眼睛特别灵动,她是女权主义者和成功的小说家。在当时,她的风流韵事是巴黎的话题,雨果说“她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她在离巴黎数百公里远的诺安镇庄园接待了一大批文学艺术史上名留青史的人物:诗人缪塞、作曲家兼钢琴家李斯特、文学家福楼拜、梅里美、屠格涅夫、小仲马和巴尔扎克、画家德拉克洛瓦……甚至包括拿破仑的小弟弟热罗姆·波拿巴亲王。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她庞大的情人队伍中的一员。诺安镇庄园里终日高朋满座,真正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肖邦和乔治·桑的恋情维持了10年之久。1837年,肖邦开始与乔治·桑交往。经过第一年的狂喜之后,两人的关系趋于柏拉图式。肖邦最优秀的作品几乎都在这期间诞生,其中包括《二十四首前奏曲》、《降b小调奏鸣曲》和《b小调奏鸣曲》、《f小调幻想曲》等。他们的关系破裂后,肖邦的灵感和健康日益衰退,但仍继续教课并举行私人音乐会。1848年,虽然病情严重,肖邦仍访问了英国和苏格兰。他的学生简·斯特林把肖邦带到她姐夫托菲肯勋爵的乡村别墅内休养,并送给他当时迫切需要的一万五千法郎。但英国的社交生活使他精疲力竭。接近生命终点的肖邦,内心非常孤寂,他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前唯求销毁其未完成的手稿,以及在葬礼中咏唱莫扎特的《安魂曲》,并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1849年10月,肖邦在巴黎辞世。那一年,他39岁。一年之后,当其墓地纪念碑揭幕时,人们在他坟上洒了一盒波兰的泥土。

新闻推荐

美国“龙”飞船将于5月底首次载人试飞

新华社华盛顿4月17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航天局17日宣布,将于5月27日首次用载人版“龙”飞船将两名美国宇航员送入国际空...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