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可退还!
打赏可退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戴先任
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未成年网民成了一些网红主播的粉丝,给主播打赏的未成年人越来越多。一些未成年人给主播打赏巨款的事例屡屡发生。针对未成年人打赏乱象,网络直播平台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孩子家长要求退回打赏的要求,平台往往也选择“打太极”,或是推托,一分钱都不想退,或仅仅退一部分打赏钱款了事。
打赏是直播平台盈利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打赏模式增加盈利,还能够吸引更多有影响力的主播入驻,这些都符合直播平台利益。所以,直播平台自然不想舍弃到口的“肥肉”,他们也因此没有动力规范打赏模式,防范未成年随意打赏行为。
现在最高法明确,未成年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直播打赏,法院应支持返还。这对因未成年人打赏引发的纠纷能够起到定纷止争的作用,也让直播平台无法再推诿自身责任,无法再以监护人应担责等为由,拒绝返还打赏钱款,从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尽好监管之责。
未成年人的自控能力与认知能力欠缺,他们的非理性消费,不应该由他们自己“埋单”,也不能完全让他们的家长“埋单”,直播平台应承担更多责任,这样才能倒逼直播平台规范管理。对于广大家长来说,对未成年孩子也要监管到位,引导与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加强对钱财的管理,防范孩子进行非理性消费等。
针对未成年人的打赏,法院要支持返还,这是对未成年人的必要保护。通过各方形成合力,防范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能够避免孩子成唯利是图的金钱社会“围猎”的“猎物”,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打赏可退不等于有了护身符
□苑广阔
最高法的意见不仅给广大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而且还对网络服务提供方,也就是游戏平台、直播平台等释放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如果充值或打赏者是未成年人,事后家长要求退款时,还是尽快退款得好。因为一旦双方闹上法庭打官司,按照最高法的指导意见,网络服务提供方胜诉的可能性很小。这样也避免了未成年人的家长为了讨回款项付出更多的现实成本。
但是站在家长的角度,却要理性看待最高法的这一指导意见,不能觉得有了指导意见,就等于有了护身符,放松了对家里未成年人的监护和管教,任由他们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虽然最高法规定了未成年人巨额打赏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需要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才能发生效力,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不予追认,则该行为无效。但是判定打赏行为无效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必须首先能够证明进行网络充值或打赏的,确实是家里的未成年人,这样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
但是具体到现实中,恰恰是这样的前提条件,让很多家长犯了难,同时也给了网络服务提供者拒绝退还款项的理由。因为在多数情况下,家长确实很难证明进行充值或打赏是家里的未成年人,在同对方百般交涉无果后,才选择求助于网络曝光,而网络服务提供者不过是担心事情闹大,舆论压力太大而退款。
所以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管有没有最高法的指导意见,平时都要加强对家里未成年人的约束和管教,注意设置手机支付密码,避免泄露。不要等到真的发生孩子大额充值或打赏了,才去想着维权,那时候成本和代价就大了。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
新闻推荐
民警赶到现场了解情况。“有人拿刀伤人,你们快过来!”5月14日凌晨4点多,浙江余杭110指挥中心突然接到报警,接警后民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