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好标准防直播带货走偏
新闻背景
近日,在《视频直播购物运营和服务基本规范》和《网络购物诚信服务体系评价指南》两项标准制定研讨会上,关于直播从业资质、主播年龄限制、直播商品体验、视频保存时限等多个问题成为与会者讨论的焦点。随后,安徽省印发通知,明确领导干部在开展网络公益直播活动时的注意事项。直播带货的话题,再次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科学规范才能行稳致远
□斯涵涵
2019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总规模达到4338亿元,预计今年中国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将达5.24亿人,市场规模将突破9000亿元。但毋庸讳言,与行业的火爆相比,相关的约束与规范显得较为滞后。某些“头部”主播已形成意见领袖般的地位和级别,但很多“网红”主播对产品并不了解,在直播带货时常常出现货不对板等现象,引发质量及售后问题。还有些主播缺乏责任心与专业能力,弄虚作假,无视消费者权益。甚至有未成年人加入直播行业,一旦出现严重商品质量问题,追责将难以进行,其他诸如平台数据造假、商家以次充好、消费者维权难等乱象频现……因此无论是从市场趋势,还是行业发展来看,规范直播带货都势在必行。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直播购物的本质是电子商务交易行为,契合电子商务业态,应当受到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公平交易法等系列法规的约束。首部全国性直播电商标准的制定,是健全行业规范,完善监督管理的建章立制之举,为电商直播划出平台、主播、消费者的行为红线,将有效遏制直播数据造假及虚假宣传,倒逼直播平台强化内容审核机制,堵住“网红带货”弄虚作假的空子,维护市场秩序,推动电商直播有序、良性发展。
当然,对于直播带货这个新兴职业,相关标准各方还有不同意见。目前相关标准征求意见稿正在持续“纳谏”,专家、企业和消费者不妨积极参与,提出建议与诉求。直播规则订立得越全面越细致,其效力便越大,让市场公平秩序得到有效维护,行业发展就能兴利除弊,行稳致远。
推动直播行业进入法治轨道
□胡建兵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直播电商带来了爆发增长的机会,成为新常态下网络经济发展的新风向。直播带货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其长远发展离不开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离不开行业参与者的诚信经营,也离不开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推动行业治理已成多方共识。相关标准从直播电商生态圈和产业链的视野出发,分别确立了从主体资格、亮证亮照,到主播入驻审核、规则建立、直播监控、违规处置以及消费者权益保障等全流程规范体系。可以肯定,有了明确标准、规范,必然有利于直播行业规范发展。
直播电商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眼下而言,“三俗”充斥网络、虚假夸大宣传成风、假冒“三无”产品泛滥、售后服务难以保障等问题频现。相关标准主要从平台、主播、商家、消费多个维度作出了规范标准,通过加强行业治理体系和制度规范建设,逐步形成政府管理、行业自律、商家自觉、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有了这样一个标准,将倒逼直播平台严格把关,履行好相关法律责任。
商家引流盈利不能以侵害消费者权益为代价,唯有在法律框架内行事,遵守直播平台规则,尊重消费者合法权益,才能持续发展,行稳致远。正在制定的相关标准明确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义务与责任,规范亮证亮标经营,细化平台入驻规则、保障直播商品质量、约束宣传行为,督促各方依法履行相关责任。同时明确主播应当遵守法律规范以及平台规则要求的入驻规则,合理设置直播场景,依法规范直播行为,能够倒逼平台和主播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让直播行为符合规范。
有了标准,接下来更重要的是真正去落实执行。解决直播带货过程中的乱象,必须在制定好相关标准的基础上,依法强化监管。对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严格依照有关法律进行惩处,推动和约束直播带货行为进入法治轨道。
新闻推荐
16岁的重庆贫困女生李琳没有想到,自己在公交车上让座,打动了一名7旬老人。为表感谢,老人带着1万元现金专程来到李琳就读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