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热点> 百态社会> 正文

七绝圣手王昌龄

海南日报 2020-06-28 08:31

■程应峰

被誉为“七绝圣手”的盛唐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诗家交往深厚,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有“五古之严,七绝于美”之誉,其诗作以边塞、宫怨、离别为题材的居多。就数量而言,王昌龄不及李白、杜甫、高适、岑参,但其诗歌质量足以与李杜比肩。725年,王昌龄28岁,开始写边塞诗。那时,他漫游西北边地,拥有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被称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王昌龄的五古,或劲健奔放,雄浑豪迈;或清丽幽秀,超逸旷放;或悲怆惨恻,深沉苍郁;或清新活泼,自然明朗。王昌龄的七绝,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王昌龄七绝,如八股之王济之也。起承转合之法,自此而定,是为唐体,后人无不宗之。”也就是说,七绝至王昌龄,体制大定,表现手法完全成熟,堪为后来者学诗的范本。

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情景,有高度的概括性,丰富的表现力。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情景有着细致的描写,同时深入了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既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和“已报生擒吐谷浑”的胜利喜悦,也有沙漠风前、长城月下怀念亲人的离愁,写得含蓄深沉、情景交融,意境开阔,语言圆润,音调婉转,温藉和谐,耐人寻味。王昌龄的宫怨诗用意之深、写景之妙、比兴之切、造语之奇,都有独到之处。如“西宫夜静百花香”“芙蓉不及美人妆”等等,细腻入微地摹写了宫女们深刻的内心痛苦,对幸福的憧憬,对人生的失望,以及在失望中交织着希望的复杂心理。既洗尽六朝宫廷诗之浮艳,又发扬了六朝华美、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成为以七言绝句写宫怨诗的第一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727年,王昌龄30岁,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以博学宏辞登科,改任汜水县尉。41岁时,因事被贬岭南。翌年遇赦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这年秋天,他在巴陵遇李白,写下了七绝《巴陵送李十二》:“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这首送别诗,通篇写景,无一字写离愁,但离愁却深蕴其中。

王昌龄在北归途中,顺道在襄阳探访了人生知己孟浩然。当时孟浩然身患毒疮,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一时高兴,孟浩然吃了些海鲜,不想再次引发毒疮,就此不幸离世。因一次见面而痛失人生知己的王昌龄,其伤感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抱着感伤抑郁之情,王昌龄赴江宁就任。他的好支岑参写下了《送王大昌龄赴江宁》:“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全诗感叹好友远谪他乡,同情好友怀才不遇,劝慰好友葆光守真。弥漫着诗人对好友的真切挂念和殷殷祝福,语言朴素自然,感情丰沛,思绪万千。

赴江宁途中,王昌龄结识了欲回洛阳的辛渐,感慨系之,写下了七绝《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在王昌龄看来,孟浩然之死有自己探访的成因,他为此心中积满了孤苦,他写此诗,旨在托辛渐告诉亲友,他的品志,他待朋友的心,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王昌龄任江宁丞前后达八年之久。五十一岁那年,王昌龄再次被他人谤谪,由江宁丞贬为龙标尉,世称“王龙标”。李白得知后,写下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了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诗中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构架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真挚感人的友情。

756年,安史之乱起,已近六十岁的王昌龄离开龙标,抱定回乡归隐的打算,可没想到的是,这竟然是一条不归路。路经亳州时,不幸为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害。《唐才子传》说到王昌龄之死,有这么一句话:“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正是这个“忌”字,让闾丘晓无需更多理由断然杀害了诗名卓著的王昌龄。

一年之后,闾丘晓因贻误军机罪,被张镐处死。行刑时,闾丘晓露出可怜相:“有亲,乞贷余命。”意思是说他家有老母需要赡养,乞求饶他一命。张镐随即反问:“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

新闻推荐

“示范文本”有助于规范校外培训

■储朝晖近日,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以下简称示范文本),供各培训机构参照...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