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面前保持克制与警醒□ 刘远举
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是北京精细化治理示范街区,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最近,双井街道办事处和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展开合作,探索基于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城市治理模式。智慧社区并不稀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项目中,没有使用热门的人脸识别技术。对此,城市象限公司创始人茅明睿提到一个概念,即“有节制地使用数据和技术,尽可能地不侵犯居民的隐私”。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当前,各种技术进步给人们带来了安全,但有时候为了安全而不断放弃隐私和自由,反而会导致不安全。人脸作为唯一的、不可更改的生物识别信息,如果社区发生信息泄露等情况,势必产生风险。
比如,小区用人脸识别当门禁,这意味着哪些人在家,哪些人出门了,小区物管点几下鼠标就知道,即便物管不知道,提供这套设备的公司也知道。这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内外勾结,告诉盗贼哪些人家里没人或者长期没人;再或者,在邮箱里塞封匿名勒索信,告诉某家人我知道某天你家来了一个不该来的客人;甚至无需勒索,只要流言蜚语就足够击垮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看似带来安全的人脸识别,会给小区居民带来安全风险。
在公民隐私前不保持克制态度的另一个高发领域是手机APP,很多APP随意公开用户隐私,过度索取手机权限,侵害消费者利益,甚至产生安全隐患。
也有相反的例子。最近,苹果和谷歌打破隔阂,合作开发一个追踪新冠病毒传播的系统。这个APP每隔5分钟获取附近手机的蓝牙ID,并将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存储在数据库中。如果一个人的检测结果呈阳性,他们可以告诉该应用程序使用者被感染,系统将搜寻过去14天定位资料,判断是否有密切且长时间接触的人并通知他们。需要指出的是,这个系统只记录接触信息而不记录痕迹信息,这就体现了一种克制。此外,该项目所有数据会在新冠肺炎疫情终结时被销毁。这也是一种克制。
所谓的克制,就是比例原则。信息技术会带来各种好处,但不可避免会产生隐私风险,所以需要权衡。在行政原则中,有一种必要性原则与比例原则,就是要适当地平衡一种行政措施对个人造成的损害与社会获得的利益之间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为了某个目的而要求获取公民的隐私数据,是应该进行审慎权衡的。比如小区门禁、公司打卡,用密码、IC卡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用人脸、指纹这样的生物信息呢?
最近,IBM宣布终止人脸识别业务,停止相关技术研发。在技术面前固步自封不是一个永久的解决方案,只要有需求,技术一定会被采用,但是,在技术进步前,保持克制与警醒是非常必要的。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30日发表声明表示,坚决拥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